柴油——甲醇双燃料发动机试验研究
【摘要】:从世界上第一台内燃机问世至今,内燃机的发展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其主要的
能源基本上采用石油制品—汽油和柴油,经过多年的大规模的开采,地球上石油存量
已经不多,与此同时发动机运行时所排放的大量污染物日积月累使环境与生态不断恶
化。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成为人类关注的两大问题。有鉴于此,寻求开发具有环保特
征的发动机替代能源的任务日益紧迫。甲醇是一种环保型、可再生的生物质燃料,可
以从煤、木材、天然气、石油伴生气、植物秸秆,甚至城市可燃垃圾等物资中提炼或
合成。而我国是世界产煤第一大国,煤田分布广泛,南北林区也相当广阔,利用煤或
木材边料、树枝、木材、木屑等用工业化方法生产甲醇是可行的。对现有发动机进行
改造,部分或完全燃烧甲醇燃料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研究对原柴油机基本不改变其结构和调整参数的基础上,对原机的进气系统进
行了改造,加装了一套简单的甲醇供给系统,实现了柴油—甲醇双燃料供给和燃烧,
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
在台架试验台上对改造后的发动机进行了双燃料甲醇供给量比的试验,试验表
明,双燃料发动机在甲醇吸入量比在 26%-77%范围内时,发动机能平稳工作,大于
77%时发动机工作粗暴。
对原柴油机和改造后的双燃料发动机进行了负荷特性和调速特性的台架试验,并
作了比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采用的甲醇供给系统对原柴油机调速器的性能
没有影响,调速器工作正常;甲醇的供给量对发动机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甲醇供给
量在 212 ~722.89g/h 范围内,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均优于原柴油
机。
改造后的柴油—甲醇双燃料发动机与原机相比其碳烟排放明显改善,但在负荷较
低时,有燃烧不完全燃料排出;其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在低负荷区略低于原柴油机,
在中高负荷区明显优于原柴油机,并且具有良好的超负荷能力;排气温度低于原柴油
机,且它们的差值随负荷和甲醇供给量的增加而加大;有效效率高于原柴油机。
通过甲醇和柴油的理化特性和燃烧特性的不同,分析了双燃料发动机与原柴油机
在各项性能指标方面的差异。柴油—甲醇双燃料和纯柴油的使用成本分析表明,双燃
料使用成本较纯柴油降低了 12.85%
在发动机负荷特性的分析中,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发动机负荷特性曲线的
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深入分析,对发动机相关性能指标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丰富了发动机性能研究的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TK46
|
|
|
|
1 |
乔安平;495M85甲醇发动机的研究[J];兵工学报(坦克装甲车与发动机分册);2000年02期 |
2 |
刘恩山,杨青,张幽彤;双燃料微喷技术及方案设计探讨[J];车辆与动力技术;2001年02期 |
3 |
吉红宇,倪计民;电喷汽油机工作过程模拟计算[J];车用发动机;1999年03期 |
4 |
李国岫;柴油—天然气发动机电控气体燃料喷射技术的研究[J];车用发动机;2000年02期 |
5 |
张卫东,岳云;发动机系统热力学模拟的现状[J];车用发动机;2000年03期 |
6 |
江俊锋,尚秀镜,张建昭,林建生,傅茂林;对车用汽油机燃烧方式及其新技术的分析[J];车用发动机;2000年05期 |
7 |
金国栋;关于未来车用动力的若干思考[J];车用发动机;2001年04期 |
8 |
胡准庆,陈淑玲,李广顺,张洪训,王效涛;TY1100柴油机燃用天然气的排放特性研究[J];柴油机;2000年01期 |
9 |
黄忠水,纪威,鄂卓茂;柴油乳化燃料的配制及应用[J];柴油机;2002年01期 |
10 |
段树林,王晓良;在柴油机中掺烧甲醇的试验研究[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
|
|
|
|
|
1 |
刘雄,张惠明,杨树凯,傅茂林;双燃料发动机的改装及其使用经济性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02年04期 |
2 |
许焕章;糜振琥;何方正;王宝太;;污水厂污泥沼气40KW双燃料发动机的改装和研制[J];上海环境科学;1983年05期 |
3 |
王子延,任江,平涛,张东旭,钟辉,郝胜宏;影响双燃料发动机总碳氢排放因素的实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
4 |
赵新顺,霍天强,刘书亮;LPG-汽油双燃料发动机试验研究[J];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2002年03期 |
5 |
熊树生,何文华,楚书华,杨振中;车用柴油/CNG双燃料发动机工作性能的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4年04期 |
6 |
高荃;;信息动态[J];柴油机;2006年03期 |
7 |
赵金才;董晋峰;;双燃料发动机分时、混合供给控制系统的设计[J];机电工程技术;2011年03期 |
8 |
李元钟;;COLT—SEMT12PC2-3DF发动机长期使用结果[J];船艇;1990年11期 |
9 |
祁东辉,张春化,边耀璋;液化石油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放热规律分析[J];汽车工程;2001年06期 |
10 |
夏渊,周希德;双燃料发动机天然气电子控制喷射系统的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