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负载软骨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
【摘要】:由于软骨自身修复能力有限,所以当软骨受到损伤时,不能完成其自身修复。常规的临床治疗方法能减轻症状,但并不能再生受损组织。组织工程的出现为软骨疾病患者带来了希望。种子的获取及支架材料的选择是组织工程技术的主要内容,至今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获得来源广泛、具有稳定表型和良好增殖能力的种子细胞是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前提。理想支架的选择一直是组织工程研究者的焦点之一。本试验对软骨细胞的获取方法进行探讨,并对蚕丝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
1 本试验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和酶消化法分离关节软骨细胞,并对得到的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结果显示,就培养的细胞所维持的形态特征而言,组织块法优于酶消化法,组织块法获得的细胞体外为均匀的多边形,经7 次传代后仍能保持形态稳定。酶消化组细胞形态多样,培养5 代后细胞成纤维化较多。而在获取软骨细胞数量上看,酶消化法占有一定的优势。
2 在酶消化法中,分别用Ham-F12 培养液和PBS 液配制2 g/L的Ⅱ型胶原酶对软骨细胞进行消化分离,同时采用每隔2 h阶段性消化法收获细胞。结果显示,培养液配制组的细胞成活率(98%)明显高于常规PBS 配制组(92%),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培养液配制的胶原酶消化得到的细胞得到大量的、高活性的软骨细胞,且软骨细胞能在体外维持其良好的生长特性,与PBS 配制组存在差异极显著。
3 本研究采用蚕丝作为软骨细胞体外生长的支架构建组织工程软骨,并与Ⅱ型胶原凝胶进行对比,观察软骨细胞在支架内的生长增殖状况。镜下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状况,并对细胞-胶原凝胶复合物进行石蜡切片观察。结果显示,处理后的蚕丝对软骨细胞表现出良好的吸附作用,并有利于软骨细胞的生长增殖,蚕丝支架被软骨细胞包埋,细胞间有大量的基质存在。在培养初期,胶原凝胶内生长的软骨细胞增殖状况较蚕丝上的快,但随后随着胶原支架的缓慢降解细胞增殖速度减慢,而蚕丝上的细胞数量仍在增加。所以就长期效果而言,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蚕丝相对胶原凝胶具有一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