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昭苏草地畜牧业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本研究在系统调查新疆昭苏垦区草地资源及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采用围栏技术、人工牧草混播技术、腹腔内窥镜辅助授精技术、肉羊杂交育肥技术及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技术等草地畜牧业产业化关键技术措施对新疆昭苏草地生态系统和畜牧业生产的影响,取得了以下研究结果:
1、对新疆昭苏垦区优良牧草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昭苏垦区草场多属草甸类型,其组成分属8大类、8个亚类、36个草场组、93个草场型。主要牧草种类有21科、62属、77种,其中禾本科牧草达到12属17种,其次是菊科牧草,有8属11种,再次为豆科牧草,有6属9种。优等和良等草场各占33.33%,低等草场占7.53%;三级草场占23.66%,一级和六级草场分别为7.53%和16.13%。围栏天然草场牧草生长平均高度72.9cm,春、秋牧场牧草高度最低,平均33cm。冬、夏两季放牧地草层平均覆盖度分别为91.4%和92.3%。围栏草场比非围栏草场平均提高产草量2倍,围栏草场牧草的粗蛋白质含量也较高。
2、对昭苏垦区10万亩天然草场进行围栏利用,两年的应用试验表明:对退化程度不同的草场分别采取禁牧、轮牧等保护措施,有效的增加了牧草开花结实、天然下种和自然恢复的能力。经测定,围栏草场产草量是围栏外的330.19%。同时,在围栏草场进行的草场合理利用、牧草引种、栽培方法、施肥等多项研究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3、昭苏垦区牧草混播技术研究表明,紫花苜蓿、红三叶、红豆草、鸭茅、黑麦草、猫尾草6种牧草混合(比例为2:3:1:2:1:1)建植的人工草场,一年刈割两茬,牧草干草产量高达1347kg/ha,是单播苜蓿干草产量(5850—6750kg/ha)的2倍,是天然草场产草量2.9倍。豆科与禾本科牧草组合栽培,在生长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土壤肥力、草地空间、阳光等条件。在昭苏垦区,牧草在初花期刈割,一年可刈割两茬,不仅产量高,而且调制干草时不易落叶,保质了牧草的营养价值。
4、在昭苏垦区应用绵羊腹腔内窥镜子宫角输精技术配种中国美利奴母羊2920只,母羊情期受胎率达到75.99%,与常规冷冻精液人工授精的情期受胎率最好成绩(55.45%)相比高出20.54%(P0.01),差异极显著。该项技术应用表明,把腹腔内窥镜子宫角输精应用于草地畜牧业家畜繁殖中,能显著提高家畜的冷冻精液人工授精受胎率,从而加快草地家畜杂交与改良的步伐。
5、昭苏垦区萨福克羊杂交育肥研究发现,萨杂F_1代屠宰率、净肉重和眼肌面积分别比土杂F_1代提高了6.5%、11.9%和12.2%(P0.01);胴体切块萨杂F_1后腿和后腰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