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及景观熵模型在沙化土地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随着气候干早、水资源减少以及土壤风蚀的加剧,近些年来,中国北部农牧交错区的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威胁,其中土地沙化是影响当地经济发展以及造成环北京地区沙尘暴的主要原因之一。沙化土地监测可以为沙化土地工程治理及决策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它是治理土地沙化的首要环节。GIS技术是航天航空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高度融合,具有信息量大、形象直观、宏观、准确等特点,是沙化土地监测的有效工具。
木文选取位于农牧交错带内的承德市北部丰宁县作为典型研究区,对该地区沙化土地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地面调查和光谱测量,选用多时相Landsat-TM遥感数据,研究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沙化土地监测系统。主要工作如下:
(1)沙化土地现状监测对于沙化土地信息的提取,木文选用沙化土地和其它地类具有最大光谱差异时相的遥感影像,通过分析地面光谱测量数据,结合地面调查数据,提出了运用中红外波段和可见光波段综合提取沙化土地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对于沙化土地信息提取的精度达90%上。
(2)沙化土地程度评估和传统的利用植被来描述研究区域的沙化土地状况不同,本文力图结合植被的动态变化因子与固定因子(如土壤质地)来描述土地沙化状况。在进行沙化土地信息提取的基础上,将土地覆盖和利用、土壤类型和植被净第一生产力三个因子分级、结合景观熵值,利用图形叠加进行沙化程度的评估。
(3)综合评价指标的应用对于沙化评价过程中量化指标综合的方法,多数学者都采用根据经验给定每一等级中各指标阈值的方法确定评价单元的沙化等级,如朱震达、罗扎诺夫、胡孟春、李振山、王君厚等,但以上指标主要依靠植被盖度和风蚀地表所占百分比,没有考虑沙化景观的空间结构及稳定性,并且评价指标体系里面没有考虑尺度问题,没有提及指标体系适合的尺度范围。本文以承德北部丰宁县为研究区,对景观熵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二级尺度下,其结果完全符合实际情况。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X833
|
|
|
|
1 |
朴世龙,方精云,郭庆华;1982—1999年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及其时空变化[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
2 |
术洪磊,毛赞猷;GIS辅助下的基于知识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研究——以土地覆盖/土地利用类型为例[J];测绘学报;1997年04期 |
3 |
杨存建,周成虎;基于知识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的探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1期 |
4 |
肖笃宁;论现代景观科学的形成与发展[J];地理科学;1999年04期 |
5 |
关元秀,刘高焕,王劲峰;基于GIS的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改良分区[J];地理学报;2001年02期 |
6 |
傅伯杰,陈利顶;景观多样性的类型及其生态意义[J];地理学报;1996年05期 |
7 |
朱震达;中国土地荒漠化的概念、成因与防治[J];第四纪研究;1998年02期 |
8 |
靖娟利,陈植华,胡成,王中美;中国西南部岩溶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J];地质科技情报;2003年03期 |
9 |
何国金,李克鲁;星载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及多卫星遥感数据融合方法[J];地质科技情报;1997年S1期 |
10 |
戴福初,张晓晖,李军,唐蕴;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城市地质环境评价[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4期 |
|
|
|
|
|
1 |
程国栋;承载力概念的演变及西北水资源承载力的应用框架[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
2 |
梁晶晶;生态脆弱带面临的荒漠化问题研究(英文)[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
3 |
李清河,孙保平,孙立达;荒漠化动态监测与评价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
4 |
周文佐,潘剑君,房世波,姜小三;应用TM影像分析南京城市生态绿地格局[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年01期 |
5 |
魏斌,王景旭,张涛;城市绿地生态效果评价方法的改进[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7年04期 |
6 |
张炳智,张继贤,张丽;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中多源遥感影像融合方法比较研究[J];测绘科学;2000年03期 |
7 |
王祖伟,秦其明;多源遥感数据融合及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02年03期 |
8 |
朱长青,杨启和,朱文忠;基于小波变换特征的遥感地貌影像纹理分析和分类[J];测绘学报;1996年04期 |
9 |
张良培,李德仁,童庆禧,郑兰芬;鄱阳湖地区土壤、植被光谱混合模型的研究[J];测绘学报;1997年01期 |
10 |
郑肇葆,周月琴;论航空影像的纹理与描述[J];测绘学报;199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