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花果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及抑菌活性的研究
【摘要】:
本文以无花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根、茎、叶等不同组织的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和纯化,共获得了64株内生真菌,根据菌株形态及显微结构特征鉴定,64株内生真菌分属于3目,6科,13个属。其中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镰孢霉属(Fusarium sp.)共25株,为无花果内生真菌的优势种群,共占已鉴定总株数的39.1%。不同部位分离内生真菌的数量、种类和分布不尽相同,这就表明无花果的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和种群存在差异。
以2种细菌、2种酵母菌和6种植物病原真菌为测试菌种,对64株无花果内生真菌进行活菌及代谢产物活性筛选。确定FL24(链格孢属)、FL25(链格孢属)为活性筛选实验的目的菌种。并且从叶部分离到的链格孢属真菌FL24对所有测试菌具有很强的广谱抗菌活性。
对具活性的菌株FL24进行液体发酵,提取其代谢产物粗品(51.2g)。运用硅胶柱层析、C18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薄层制备层析及重结晶等各种分离纯化手段,共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分析和光谱分析(UV,MS,IR,NMR,DEPT,HMQC和HMBC),最终确定了其中5个化合物的结构:麦角甾醇(化合物6),环(2-甲基-丙氨酸—2-羟甲基-苯丙氨酸)二肽(化合物7),啤酒甾醇(化合物9),环(苯丙-丝)二肽(化合物12)和D-甘露醇(化合物14)。其中环(2-甲基-丙氨酸—2-羟甲基-苯丙氨酸)二肽为新化合物,环(苯丙-丝)二肽在内生真菌代谢产物中首次发现。
测定了各个单体化合物对2种细菌,2种酵母菌和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抗菌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3,7,8与阳性对照结果表明对所有测试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化合物5对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化合物2,4,6,9,10,11,12具有一般的抗菌活性,仅对细菌和部分真菌在所测试的浓度范围具有抑制作用。化合物8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MIC值为3.13μg/ml (硫酸卡那霉素的MIC值为3.13μg/ml),化合物7对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和辣椒疫霉病菌(Phytop hthora capsic)的MIC值都为6.25μg/ml(酮康唑的MIC值均为3.13μg/ml)。
|
|
|
|
1 |
欧阳军;;神奇的鹦鹉王国[J];科学之友(上旬);2011年09期 |
2 |
古崇;;植物和环境[J];林业与生态;2011年08期 |
3 |
王志伟;纪燕玲;陈永敢;;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潜力[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