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麻叶大白菜遗传多样性研究与杂交种纯度分子鉴定
【摘要】:
青麻叶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pekinensis Olsson)是津天地区特有的、十分宝贵的种质资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和杂交种种子纯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包括了通过AFLP分子标记分析42份青麻叶大白菜的遗传背景及亲缘关系和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5个大白菜杂交组合进行种子纯度鉴定两部分内容,结果如下:
1.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42份青麻叶大白菜品系间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进行分析。5对引物组合在42份品系中共获得124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9条,多态性比率为71. 8%。计算Jaccard相似系数范围为0.469~0.977,平均为0.707,说明42份品系间的遗传基础比较狭窄。当阈值为19时,植物学聚类结果分为4组,第一组第一组包括的15份品系大部分都来源天津西青和塘沽地区;第二组的7份品系,包括来源天津西青区的2份品系,天津河西区的2份品系和津南区的3份品系;第三组的2份品系是来源于河北地区,第四组共有18份品系来源于天津各个地区及河北地区。当阈值为10时,AFLP的聚类分析结果将42份品系材料分为3组,第一组包括的36份品系来源于天津各个地区及河北地区;第二组基本上都来自天津地区;第三组的1份品系是来源于河北地区。与植物学聚类相比AFLP聚类能更准确地反映42份青麻叶大白菜品系间的遗传背景及亲缘关系。本研究聚类结果与材料的来源地有一定的相关性。
2.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津秋78’、‘津秋65’、‘秋绿75’、‘秋绿60’和‘津白56’5个大白菜杂交种进行种子纯度的鉴定,对82条引物进行初步筛选,结果有27条引物表现出稳定的扩增多态性,进一步从中选取多态性位点多、条带清晰的19条随机引物对5个大白菜杂交组合进行鉴定,试验结果表明结果引物51、53、54、57、58、62、72能使5个杂交种及其亲本有效地区分开:1)杂交种F_1(津秋78)及其亲本P_1(624)和P_2(622A):互补型引物(51、54)、偏亲本P_2型引物(53);2)杂交种F_1(津秋65)及其亲本P_1(合38)和P2(622A):互补型引物(54、62)、偏亲本P_2型引物(51);3)杂交种F_1(秋绿75)及其亲本P_1(608)和P_2(622A):互补型引物(51、53、54、58);4)杂交种F_1(秋绿60)及其亲本P_1(J402)和P_2(622A):互补型引物(51、53、72)、偏P_2型引物(54);5)杂交种F_1(津白56)及其亲本P_1(625)和P_2(622A):互补型引物(51、53、57、58)、偏亲本P1型引物(54)。
|
|
|
|
1 |
孟淑春;刘玉梅;郑晓鹰;王永健;;大白菜亲缘关系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8年07期 |
2 |
宗绪晓,D Vaughan,A Kaga,N Tomooka,王新望,关建平,王述民;AFLP分析小豆种(Vigna angularis)内遗传多样性[J];作物学报;2003年04期 |
3 |
陈亮,梁春阳,孙传清,金德敏,姜廷波,王斌,王象坤;AFLP和RFLP标记检测水稻亲本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2年06期 |
4 |
王省芬,张桂寅,李喜焕,李瑞奇,李爱丽,马峙英;黄河、长江流域棉区棉花抗病品种的AFLP分析[J];遗传学报;2004年12期 |
5 |
苟本富,谢颖,熊运海,邹国林;应用AFLP技术对蔷薇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方法初探[J];西南农业学报;2004年03期 |
6 |
苑兆和;尹燕雷;曲健禄;朱丽琴;;中国石榴栽培群体遗传多样性的荧光AFLP分析(英文)[J];遗传学报;2007年12期 |
7 |
韩晓磊;徐建荣;李小蕊;伊纪峰;杨家新;许璞;;鳡鱼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8 |
鲍相渤;董颖;赫崇波;高祥刚;刘卫东;;基于AFLP技术对中国虾夷扇贝群体种质资源的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09年04期 |
9 |
段惠,强胜,苏秀红,吴海荣,朱云枝,刘琳莉;用AFLP技术分析紫茎泽兰的遗传多样性[J];生态学报;2005年08期 |
10 |
成飞雪,成新跃,谢丙炎,李一农,谢培振,陈祥盛,徐汝梅;松材线虫种群遗传多样性AFLP标记的建立及其应用[J];植物病理学报;2005年05期 |
11 |
石胜友;成明昊;梁国鲁;郭启高;李晓林;周志钦;;变叶海棠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J];园艺学报;2006年02期 |
12 |
牟晋华;徐文玲;张一卉;王翠花;;大白菜软腐病抗性的分子标记筛选[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
13 |
陈省平;胡晓丽;刘涛;;赤点石斑鱼7个地理群体的AFLP分析(英文)[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14 |
彭宏祥;李冬波;朱建华;李江舟;曹辉庆;潘丽梅;;用AFLP标记分析广西龙眼种质遗传多样性[J];园艺学报;2008年10期 |
15 |
周治刚;郝翻;严志慧;银霞;周李华;罗军武;;适制绿茶茶树品种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J];茶叶通讯;2009年03期 |
16 |
夏秀忠;冯斗;覃艳;;AFLP对广西主栽木薯品种的遗传多态性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05年06期 |
17 |
黄文坤;郭建英;万方浩;高必达;;AFLP标记在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08期 |
18 |
肖玉萍;钟金城;魏云霞;马志杰;王华东;;牦牛品种的AFLP分析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J];中国草食动物;2008年02期 |
19 |
肖非;付永;冷青文;沈文;王金富;;新疆地方绵羊遗传多样性AFLP检测方法的建立[J];畜禽业;2009年04期 |
20 |
李红岩;高宝嘉;南宫自艳;;河北省4个黄顶菊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J];中国农学通报;2009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