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火地塘多孔菌资源及区系特征
【摘要】:
秦岭火地塘林区位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植被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菌物种类繁多,是该林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该林区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该林区六种主要林分下多孔菌的种类、区系特点和生态分布。为今后该地区多孔菌资源的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研究等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1.共鉴定出该林区多孔菌126种,隶属于12科、52属。其中,中国新记录种3种,即Coriolopsis byrsina (Mont.) Ryvarden、金黄纤孔菌Inonotus crocitinctus (Berk.Curt.)Ryv和Hyphodontia apacheriensis (Gilb. Canf.) Hjortstam Ryvarden;陕西新记录种17种。
2.林区中多孔菌种类丰富,以多孔菌科Polyporaceae为优势科,其次是刺革菌科Hymenochaetaceae、拟层孔菌科Fomitopsidaceae、韧革菌科Stereaceae;优势属是栓菌属Trametes、革孔菌属Coriolopsis、多孔菌属Polyporus、韧革菌属Stereum、伏革菌属Corticium、灵芝属Ganoderma、粘褶菌属Gloeophyllum、褶孔菌属Lenzites、附毛菌属Trichaptum、干酪菌属Tyromyces。此次调查中秦岭火地塘林区多孔菌白腐类型的科属种最多,涉及10科35属共有99种,占调查总数的78.57%,其次是褐腐类型,涉及5科12属25种,占总数的19.84%。该林区多孔菌的经济用途广泛,医药用菌占了很大的成分,共有55种。其次是食用菌,有8种。毒菌有1种。
3.研究了立地条件、林分和季节对多孔菌分布、发生的影响。鉴定结果证明,发生于锐齿栎林的多孔菌种类最多,共计70种,占调查总数的55.56%。其中大部分为多孔菌科种类;其次是松栎混交林,共有64种,占调查总数的50.79% ;油松林的多孔菌最少,仅有6种,占总数的4.76%。
4.对已知多孔菌区系地理分析表明:秦岭火地塘林区多孔菌种类丰富,在52个属的区系地理成分上,以广布成分为主(63.46%),其次是北温带成分(15.38%)和泛热带成分(15.38%)。从种的组成上可划分为世界广布成分(30.95%)、北温带成分(26.19%)、温带—亚热带、热带成分(18.25%)、热带亚洲—热带美洲成分(14.29%)、东亚—北美间断成分(6.35%)、东亚成分(3.17%)、中国特有成分(0.79%)和秦岭特有成分(2.38%)等8个分布型。总体上,秦岭火地塘多孔菌表现出明显的温带区系特征。在区系亲缘关系上与西南地区较为接近,与热带、亚热带的区系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
|
|
|
1 |
鲜方海;喻晓钢;;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1年02期 |
2 |
;[J];;年期 |
3 |
;[J];;年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