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个紫花苜蓿品种遗传关系分析及杂交后代鉴定
【摘要】:
本文对陕西关中地区种植的22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栽培品种(3个国内品种,19个引进品种)及65个杂交后代的生物性状、遗传特性进行了分析、鉴定,并对选出的性状优良的31个杂种进行了真假鉴定。旨在确定2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利用年限及亲缘关系,确定真假杂种花期特征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并为高产、优质、抗旱苜蓿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打下基础。研究结果如下:
1、RAPD及SSR两种分子标记方法中,SSR标记的遗传距离变幅较大,所得平均遗传距离(或遗传相似度)差异也较大。说明两种标记方法均可用来分析不同植物品种的遗传关系,SSR标记效果更明显。
两种标记聚类结果存在极大差异。RAPD标记聚类结果表明供试紫花苜蓿品种在0.35水平上可以分为3大类,而SSR标记在0.33水平上可分为两大类。聚类结果均表明本国3个品种中固原紫花和关中苜蓿亲缘关系较近,二者与中苜一号苜蓿亲缘关系则表现的较远。
各品种因遗传背景不尽相同,不同类或亚类的品种之间杂交,可能产生较大较明显的杂种优势。Algonquin和Sandity之间且与其它品种之间亲缘关系均较远,二者之间且与其他品种之间杂交,Haygrazer与其它21个苜蓿品种杂交,中苜一号与其他21个苜蓿品种杂交,均可能会产生较大的杂种优势。
2在相同栽培管理条件下,不同杂交后代的株高、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差异极显著(P0.01)。且不同杂交后代与其母本观测结果相似性很明显。
杂交后代除了含有父母本的特征带,还具有父母本没有的谱带,且它们与母本间的遗传距离均小于其与父本间的遗传距离。两种分子标记的结果一致,均证实了杂交后代的真实性,且杂交后代在遗传上均偏向母本。通过对杂交后代的亲缘关系鉴定,可确定放牧者×WL232HQ、维多利亚×德宝、关中苜蓿×WL324、维多利亚×赛特杂交未获得成功,种子带型显示与母本完全一致,即为假杂种。其余27个杂交后代组合确定为真杂种,所获得的杂交后代具备了母本和父本的各1条特异带,与聚类结果基本一致,据此也可以判定杂交试验是成功的。
|
|
|
|
1 |
刘秀凤;汪远伶;李关卫;冉龙香;;紫花苜蓿的引种试验及推广应用[J];科学种养;2009年10期 |
2 |
裘永良;;应广泛地种植利用紫花苜蓿发展养殖业[J];饲料博览;1989年03期 |
3 |
宋婧;;紫花苜蓿在毛乌素沙区的引种对比试验[J];中国牧业通讯;2011年08期 |
4 |
周其家;;种植人工紫花苜蓿草的关键技术[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1年04期 |
5 |
杨青川,郭文山,康俊梅;17个紫花苜蓿品种产量比较试验[J];中国畜牧兽医;2004年12期 |
6 |
张荣华,蔡敦江,朱广石,万建萍;黑龙江垦区紫花苜蓿品种播期试验[J];现代化农业;2005年03期 |
7 |
孙海岩;胡成波;王洗清;;适于北方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J];新农业;2010年06期 |
8 |
程渡,彭玉梅,黎立升;“图牧一号”杂花苜蓿、“图牧二号”紫花苜蓿品种选育和推广应用[J];内蒙古草业;1994年Z2期 |
9 |
李金柱;;紫花苜蓿新品种引种试验[J];宁夏农林科技;2008年01期 |
10 |
毛香全;杨泽明;;六措施提高紫花苜蓿生产综合效益[J];四川畜牧兽医;2009年11期 |
11 |
胡守林,王汉全,赵书珍,顾明德,万素梅,刘今河;12个紫花苜蓿品种营养价值分析[J];草业科学;2005年04期 |
12 |
李春龙;;紫花苜蓿在科尔沁沙地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耕作与栽培;2007年01期 |
13 |
高婷;张晓刚;李凤霞;ORSON Boyce;朱建宁;纪立东;彭文栋;;美国优质紫花苜蓿品种在宁夏盐池引种试验[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9年11期 |
14 |
马彩琴,杨保春,马小艳,杨文洲,汪东辉,马斌;高寒阴湿地区紫花苜蓿品比试验[J];中国草食动物;2005年05期 |
15 |
马彩琴;麻小风;丁喜琳;杨保春;;甘肃张家川阴湿地区紫花苜蓿品比试验研究[J];草原与草坪;2006年03期 |
16 |
俞金蓉;玉永雄;陈丽梅;;生物技术在紫花苜蓿中的应用[J];草原与草坪;2007年05期 |
17 |
周艳春;徐安凯;樊奋成;刘卓;;国外紫花苜蓿品种主要产量性状及品质特性比较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
18 |
周艳春;王志锋;樊奋成;于洪柱;;10个紫花苜蓿品种产草量及营养价值比较分析[J];吉林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
19 |
胡清泉;;紫花苜蓿根腐病的发生现状与防治措施[J];内蒙古草业;2009年01期 |
20 |
海涛;齐军;王桂艳;;4个多叶紫花苜蓿品种在黑龙江省西部的试验初报[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