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原产地葡萄酒三维荧光光谱及电子舌特征研究
【摘要】:
葡萄酒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酒精饮料,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而且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心其质量保证。但是目前我国对葡萄酒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力度不强,葡萄酒原产地命名及其保护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国内葡萄酒的整体质量较低,市场上的葡萄酒质量良莠不齐,存在很多以次充好的现象。在此情况下,急需建立一种灵敏、快捷、准确、无损且环保的检测方法来鉴别真伪葡萄酒、不同等级的葡萄酒,乃至不同产地的葡萄酒。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和电子舌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性、良好的选择性以及对样品的无损坏性,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论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和电子舌技术检测昌黎原产地华夏葡萄酒有限公司和越千年葡萄酒有限公司提供的单品种干红葡萄酒,建立不同品种、不同酿造年份和不同生产厂家干红葡萄酒的三维荧光光谱和电子舌特征图谱,对原产地域葡萄酒进行辨识,并据此建立一种方便快捷、科学可靠的区分鉴别不同葡萄酒的方法,为国家实施原产地域葡萄酒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也为葡萄酒的整体特征评价与分析检测提供新的技术方法。
研究中使用荧光光度计F-7000和多频脉冲电子舌系统分别检测昌黎原产地不同品种、不同酿造年份及不同生产厂家的干红葡萄酒,得到如下结论:
1、三维荧光光谱法分析相同酿造年份的不同品种、不同生产厂家干红葡萄酒
三维荧光光谱技术检测同一酿造年份的不同品种干红葡萄酒得到:2004年及2005年酿造的5种干红葡萄酒所产生荧光峰的数量不同,且各个峰点荧光强度有显著差异。2004.年酿造的干红葡萄酒中佳美激发波长260nm和335nm处产生2个荧光峰;赤霞珠、山普斯、西拉和梅尔诺在激发波长263nm、290nm和329nm左右出现3个荧光峰;2005年酿造干红葡萄酒中佳美在在激发波长269nm和332nm处产生2个荧光峰;西拉在激发波长290nm和329nm处产生2个荧光峰;而赤霞珠、山普斯和梅尔诺分别在激发波长263nm、290nm和329nm左右出现3个荧光峰。各个荧光峰点荧光强度不同
三维荧光光谱技术检测2005年不同生产厂家的干红葡萄酒得到:不同厂家酿造的赤霞珠、梅尔诺干红葡萄酒荧光峰出现在激发波长260 nm、290 nm和329 nm左右出现3个荧光峰,各个荧光峰点的荧光强度有着明显差异。可以区分供试的不同生产厂家的葡萄酒。
三维荧光光谱技术能够通过光谱中的荧光峰数量及不同的荧光强度表征不同品种葡萄酒之间的差异,并以此为依据区分供试的不同品种干红葡萄酒。
2、三维荧光光谱法分析不同酿造年份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
分析不同酿造年份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三维荧光光谱表明不同酿造年份酒样由于不同生长年份中以气候为主导因素,使得葡萄原料差异较大,从而引起不同酿造年份酒样中荧光物质差别较大,而不同酿造年份酒样的贮藏时间不同,也会引起不同年份酒样荧光物质成分有所变化,表现在三维荧光光谱上可以看到:1993年酿造酒样在激发波长296nm和326 nm左右出现2个荧光峰;1996年酿造酒样在激发波长329nm左右出现1个荧光峰;2001、2004和2005年酿造的酒样分别在激发波长260nm、290nm和329nm出现3个荧光峰,但是不同酿造年份的酒样各个峰点的荧光强度差异明显。所有酒样都在激发波长329 nm左右有荧光峰出现。结果表明三维荧光光谱可以表征不同酿造年份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之间的差异,并以此为依据区分供试的不同酿造年份酒样。
3、主成分分析不同品种、不同生产厂家及不同酿造年份干红葡萄酒的三维荧光光谱
主成分分析不同品种、不同生产厂家及不同酿造年份干红葡萄酒的三维荧光光谱数据提取的前三个主成分:主成分1(PC1)、主成分2(PC2)和主成分3(PC3)的信息占有率均达75%以上,PCA得分图表明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可以区分不同品种、不同酿造年份及不同生产厂家的干红葡萄酒。
4、多频脉冲电子舌系统分析昌黎原产地不同品种、不同生长厂家及不同酿造年份干红葡萄酒
本研究通过多频脉冲电子舌系统对昌黎原产地不同品种、不同厂家、不同年份的干红葡萄酒进行区分辨识,以铂电极、金电极、银电极、钛电极、钯电极、镉电极、铝电极和铜电极作为工作电极,每个工作电极在1 Hz,10 Hz和100 Hz三个频率段下进行扫描,数据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结果显示以镉电极的1Hz频率段,银电极的100Hz频率段,钛电极100Hz频率段和金电极的10Hz频率段作为多频脉冲电子舌的最佳传感器阵列,对葡萄酒的区分辨识效果较好。
多频脉冲电子舌系统通过选择不同的金属电极作为传感器阵列,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在葡萄酒检测方面做了初步探索,为电子舌在此方面的应用提供实验基础与理论依据。
|
|
|
|
1 |
肖雪;张玉钧;王志刚;金丹;殷高方;赵南京;刘文清;;矿物油-乙醇溶液三维荧光光谱的实验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06期 |
2 |
潘祖亭,刘义庆,刘小玲;药物荧光分析法研究进展[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0年06期 |
3 |
胡序朋;苏荣国;梁生康;王修林;;海洋浮游植物三维荧光光谱中瑞利散射的校正[J];海洋环境科学;2008年05期 |
4 |
杜树新;杜阳锋;武晓莉;;基于Savizky-Golay多项式的三维荧光光谱的曲面平滑方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02期 |
5 |
何文琪;王超明;吴丹;李大侃;;芳烃混合物的三维荧光光谱的降秩因子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3年05期 |
6 |
傅平青,刘丛强,尹祚莹,吴丰昌;腐殖酸三维荧光光谱特性研究[J];地球化学;2004年03期 |
7 |
李宏斌;刘文清;张玉钧;丁志群;赵南京;陈东;刘建国;;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在水监测中的应用[J];光学技术;2006年01期 |
8 |
吴静;曹知平;谢超波;孙亚楠;戴春燕;向熙;;石化废水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09期 |
9 |
鄢远,许金钩,陈国珍;溴化乙锭的三维荧光光谱用于研究DNA构象[J];科学通报;1995年18期 |
10 |
傅平青;刘丛强;吴丰昌;;溶解有机质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年12期 |
11 |
王雅娜;崔励;徐同宽;栾强;;三维荧光光谱的应用研究[J];分析试验室;2008年S1期 |
12 |
方惠敏;;植物油的荧光光谱法研究[J];生物学杂志;2009年06期 |
13 |
尚丽平;张娜;齐广学;;三维荧光光谱差谱法测定燃油质量[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
14 |
金丹;张玉钧;李国刚;肖雪;王志刚;殷高方;刘文清;;菲的三维荧光光谱特性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年05期 |
15 |
方芳;杨艳;翟端端;郭劲松;李哲;周红;;三峡回水区DOM的F-7000三维荧光光谱特征[J];三峡环境与生态;2009年06期 |
16 |
黄勇;庞小峰;曹郁;和从军;杨野乔;;三维荧光光谱用于成都沙河溶解性有机物来源的研究[J];生命科学仪器;2010年02期 |
17 |
吕桂才;赵卫红;王江涛;;平行因子分析在赤潮藻滤液三维荧光光谱特征提取中的应用[J];分析化学;2010年08期 |
18 |
杜树新;杜阳锋;武晓莉;;基于三维荧光导数光谱的水体有机污染物浓度检测[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12期 |
19 |
何文琪,王超明,吴丹,李大侃;用RAFA方法定量解析芳烃混合物的EEM[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992年01期 |
20 |
李友川;荧光方法应用于油气运移研究初探[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7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