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地区白粉寄生孢生物学特性及其rDNA-ITS分析
【摘要】:
白粉病是危害我国农作物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病原菌寄主广、变异快、传播途径多、流行速度快、危害重、防治难度大。白粉寄生孢是白粉菌的重寄生菌,能够寄生大多数白粉菌属真菌,而且对大多数化学杀菌剂具有抗药性,因此它对防治植物白粉病具有重要的生防潜力。为了明确秦岭地区白粉寄生孢种群多样性,笔者于2007-2009年对采自于秦岭地区209份白粉病标样进行了白粉寄生孢的鉴定分离,并进一步对分离菌株的培养特征和rDNA-ITS序列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获得了以下研究结果:
1.秦岭地区白粉寄生孢种群资源丰富,在13个科33种寄主植物上发现有白粉寄生孢,其中以菊科植物居多。通过白粉寄生孢接种西葫芦白粉菌进行寄生活性测定,不同菌株之间表现出一定的寄生差异性。
2.白粉寄生孢的培养特征差异较大,可以分属于七个不同的类群,其中不产孢类群生长较快,而产孢类群在菌落特征和分生孢子器的形态上差异较大。
3.通过对L9和L3两个白粉寄生孢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它们的生长适温为10~30℃,其中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5℃和20℃;适宜生长的pH值为4~10,其中最适pH值均为8;有利于L9菌株菌落生长的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乳糖和牛肉膏;有利于L3菌株菌落生长的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乳糖和蛋白胨;改良查氏培养基有利于两者菌落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两个菌株在最适生长温度、pH值、最佳碳、氮源,以及不同培养基对其菌落生长的影响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从而证实这两个白粉寄生孢菌株在生物学特性方面存在生理分化。
4.通过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表明,白粉寄生孢属于小球腔菌属(Leptosphaeria)。在系统发育树中白粉寄生孢形成两大分支,各分支内部还有较多的小分支,表明白粉寄生孢种群内的遗传差异较大。同一地域,或在同一种白粉菌或者相同的寄主植物上,甚至在同一株植物上采集分离到的白粉寄生孢可以分属于不同的遗传类群,表明白粉寄生孢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S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