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木及其产品天然耐腐性的研究
【摘要】:
从软木产品的应用中我们知道软木具有非常好的耐腐性,本文主要参考木材天然耐腐性测定标准,对我国栓皮栎软木的耐腐性进行测定,并分析腐朽过程中软木化学成分、微观构造、渗透性、密度等的变化情况,还分析了软木地板的耐腐性以及腐朽过程中材色、压缩回弹性的变化,主要研究的结论如下:
(1)通过实验可以得知,软木腐朽前后重量变化不明显,仅在1%左右。其中白腐(彩绒革盖菌)的失重率最大(1.249%),褐腐(密粘褶菌)次之(1.045%),霉腐(好食脉孢菌)最低(0.977%),未接种的软木的重量损失率为0.975%,与木材的天然耐腐性相比,软木的耐腐等级为A级,具有非常优异的天然耐腐性。
(2)三种菌丝的生长经历的延滞期、迅速生长期和衰退期三个阶段。彩绒革盖菌和密粘褶菌的延滞期较长,为2天左右,好食脉孢菌的延滞期为1天。在迅速生长期阶段,彩绒革盖菌和密粘褶菌的菌丝较短,最后生长的菌丝厚度也较薄,为1mm左右。好食脉孢菌生长速度很快,菌丝也较长,菌丝厚度比前两种菌丝厚,最厚时达到8mm,衰退期后的厚度为3mm左右。
(3)腐朽后提取物总体变化很小,在0.5%以内。软木的主要成分为木栓脂,而腐朽菌对这种成分基本上不降解,这是软木耐腐的主要原因之一。软木中还含有较多的木质素和综纤维素,这些是木材中腐朽菌主要的降解物质,在软木中并无明显变化。软木的渗透性性较差,在压力0.17MPa、温度114℃的条件下,腐朽后的软木与未腐朽的软木相比较,渗透性没有发生变化。软木的耐腐性很好,经过腐朽后软木的密度没有发生改变。
(4)通过SEM观察腐朽后的软木组织,其内部没有发现菌丝。通过离析的方法得到软木单个细胞,发现软木单个细胞的形状完整,没有变化。
(5)通过对菌丝的分离方法,得到试验中可能只有霉菌(好食脉孢菌)能够进入到软木内部,而白腐菌(彩绒革盖菌)和褐腐菌(密粘褶菌)只是在软木的表面生长,没有侵入到软木的内部。
(6)12目软木地板腐朽后质量变化不明显,都在3.5%以内。4目的软木地板质量损失率很小,几乎与软木原材料的相同,重量损失率在1.2%左右。腐朽菌对12目和4目的软木地板没有造成重量上的影响。从材色上来看,腐朽菌虽然在软木地板的表面生长,但是并没有对材色造成影响,腐朽后软木地板与对照软木地板△E*、△L*、△a*、△b*变化规律均一致。从压缩回弹性来看,照样与腐朽后软木地板的变化呈现一致性。也就是说软木地板的压缩回弹性变化不是由腐朽菌引起的,其变化的原因还待于进一步的研究。通过菌丝分离的方法验证,软木地板中菌丝生长与软木中相同,加入胶黏剂后并不影响软木地板的耐腐性。
|
|
|
|
1 |
刘红飞;蒋元海;管娟;张吟秋;;芯模振动工艺生产绿色耐腐蚀混凝土排水管[A];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分会七届二次理事会议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
2 |
张新玲;;腐朽材中纤维素的变化[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2 现代林业技术装备创新发展论文集[C];2009年 |
3 |
屈道利;;不同合金烤瓷修复体的临床应用[A];浙江省口腔医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浙江省第二十三届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
4 |
陈太安;王昀昕;庞树声;Andrew Karalus;;人工林花旗松建筑材加速干燥工艺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1 木材及生物质资源高效增值利用与木材安全论文集[C];2009年 |
5 |
杨燕;董春雷;邱坚;朱丕迁;容丽;黄豪;;思茅松热处理木材的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1 木材及生物质资源高效增值利用与木材安全论文集[C];2009年 |
6 |
丁基敏;;电容薄膜式绝对压力变送器的发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
7 |
崔波;马杰;何蔚荭;靳耿生;;河南大型真菌资源[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
8 |
赵博生;连俊文;;内蒙古大兴安岭大型经济真菌研究[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
9 |
廖怀东;李建平;关健;;变电站接地网腐蚀机理及材料选择[A];全国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与接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
10 |
王凤鹤;;新材料蜂箱的研制[A];北京昆虫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