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7例脑瘫儿童临床特征多因素调查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1277例脑瘫儿童的一般特征、高危因素、影像学表现、并发症等临床特征及综合治疗方法,为临床早诊断和早治疗脑瘫儿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从而提高脑瘫儿童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方法:对2008年8月-2015年8月之间在西安中医脑病医院确诊为脑瘫的1277例儿童首次住院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高危因素、临床分型、辨证分型、并发症、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等。结果:(1)1277例脑瘫儿童中男性有820例,占64.2%;女性有457例,占35.8%。3岁以内占47.8%,其中男女比例约为1.79:1;(2)本研究脑瘫儿童最早出现异常时间1岁以内占75.8%,然而首次就诊年龄在1岁以内的占7.8%。(3)本文中脑瘫类型由高到低依次为:痉挛型、肌张力低下型、不随意运动型、混合型、共济失调型。(4)本文中中医辨证证型由高到低依次为:肝强脾弱型、脾肾亏虚型、虚风内动型、肝肾亏损型、心脾两虚型、痰瘀阻滞型。(5)痉挛型对应于肝强脾弱证、肌张力低下型对应于脾肾亏虚证、不随意运动型对应于虚风内动证。(6)高危因素前五名为窒息缺氧、早产、低出生体重、高胆红素血症、缺血缺氧性脑病。其中52.8%脑瘫儿童有两种以上危险因素,14.3%儿童尚未发现高危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7)脑瘫儿童最常见并发症为癫痫、骨骼畸形、视觉障碍、智力低下。(8)脑瘫影像学CT或MRI最常见的异常表现为脑发育不良、脑室旁白质病变、脑室扩大等。影像学CT或MRI正常的占16.63%。(9)治疗方法排列前五位的依次为针灸、运动疗法、营养神经药物及穴位注射、院内专科制剂、推拿。治疗有效率约为90.4%,无效率约为9.6%。(10)脑瘫临床类型分布与首次就诊年龄段、早产、低出生体重、高胆红素血症均有一定的相关性,首次就诊年龄段与最早发现异常时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1)本研究发现脑瘫的首位高危因素为窒息缺氧(占40.6%),与原首位因素为早产儿明显不同。高危因素排列前五名依次为窒息缺氧、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高胆红素血症、缺血缺氧性脑病。(2)本研究脑瘫临床类型肌张力低下型(占19.3%)排第二位,与既往不随意运动(手足徐动型)排第二位不同,本次从高至低次序为痉挛型、肌张力低下型、不随意运动型、混合型、共济失调型。(3)本研究中医辨证证型肝强脾弱型最多(占60.3%),而既往文献调查以脾肾亏虚不同。证型由高到低依次为:肝强脾弱型、脾肾亏虚型、虚风内动型、肝肾亏损型、心脾两虚型、痰瘀阻滞型。(4)本研究并发症最多的为癫痫(占11.4%),而既往以智力低下为主。并发症次序为癫痫、骨骼畸形、视觉障碍、智力低下。(5)本次研究发现脑瘫儿童最早出现异常时间1岁以内占75.8%,而首次就诊年龄小于1岁的仅占7.8%。既往文献中尚未报道有关最早出现异常时间。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2.3
|
|
|
|
1 |
郭焱;;如何促进脑瘫儿童健全人格的发展[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三次康复治疗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
2 |
李晓捷;商淑云;姜志梅;李海华;;脑瘫儿童的性格特征研究[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
3 |
赵会中;李蔚萍;仇蔚丽;;脑瘫儿童社区康复模式初探[A];第四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
4 |
刘利辉;石坚;方素珍;刘燕珍;邝采婷;;脑瘫儿童早期语言干预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
5 |
郭焱;;脑瘫儿童感觉整合训练[A];湖北省民政康复医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
6 |
何宝莺;;如何帮助脑瘫儿童树立自信[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
7 |
卢亦鲁;;脑瘫儿童训练中人格培养的临床研究[A];2008年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术年会暨中枢神经功能损伤康复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
8 |
赵秋华;余爱如;邵缀芬;;浅谈如何做好脑瘫儿童家长[A];2011年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暨康复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
9 |
杨红;史惟;王艺;;脑瘫儿童康复规范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
10 |
左成志;;脑瘫儿童入院病历的几个问题[A];中国民政康复医学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