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猕猴桃褐斑病病原鉴定及ClO_2杀菌效果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陕西省猕猴桃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猕猴桃各种病害的发生和危害日益严重。2011年,笔者实验室首次在陕西省周至县发现一种中华猕猴桃褐斑病病害。该病害贯穿于猕猴桃整个生长季,叶片、果实均可发病,给猕猴桃产业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危害。本文首次对中华猕猴桃褐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室内杀菌药剂筛选,并研究了新型消毒杀菌剂C102对病原菌的杀灭效果,为该病害有效防控提供了依据。
研究结果如下:
一、病原菌鉴定
从陕西省周至县采集褐斑病病样,从病果中分离得到3株菌株。通过致病性试验,3株菌株均可致猕猴桃发病,从接种发病的果实上重新分离得到该菌株,符合科赫法则(koch postulates),证明它们都是猕猴桃褐斑病的病原菌。
通过对这3株病原菌的孢子形态、色泽,分生孢子链形态等形态学特征以及rDNA-ITS序列同源性分析等研究,最后确定引起中华猕猴桃褐斑病病原菌为链格孢(A.alternata (Fr.:Fr.) Keissler)。
二、病原菌室内杀菌药剂筛选
选用18种常用的杀菌药剂对病原菌进行室内杀菌药剂筛选,并对抑菌效果好的7种杀菌药剂建立毒力回归方程。分析该毒力回归方程结果表明:400g/L氟硅唑、10%多抗霉素B、500g/L异菌脲和10%苯醚甲环唑这4种杀菌药剂抑菌能力较强,可有效控制猕猴桃褐斑病病原菌。
三、C102溶液对猕猴桃致腐菌的杀菌效果研究
采用C1O2溶液处理猕猴桃贮藏期致腐菌(青霉菌、链格孢菌),测定在不同浓度、温度、pH条件下,C102溶液的杀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00mg/L ClO2溶液对链格孢菌、青霉菌分别作用3min,孢子杀菌效果较好,其杀灭率均达到99.0%,杀菌效果显著;青霉菌在20℃的C102溶液中,杀菌率可达100%,链格孢菌的最佳处理温度为30℃;C1O2在酸性条件下杀菌率高。ClOz溶液对霉菌孢子的作用效果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试验范围内C102溶液对猕猴桃致腐菌的杀菌效果,随Cl02溶液浓度增大、作用时间延长和温度升高及其pH值下降而提高。
四、气体Cl02对猕猴桃致腐菌的杀菌效果研究
由于气体Cl02比液体Cl02有更好的扩散性、穿透性和使用均匀性,特别适合贮藏期猕猴桃的杀菌保鲜。采用气体Cl02作为杀菌剂,以猕猴桃为研究对象,研究气体Cl02的处理浓度和作用时间对猕猴桃表面致腐菌(青霉菌、链格孢菌)的杀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气体Cl02浓度和作用时间对杀菌效果均有影响,总体上气体Cl02的杀菌效果随气体Cl02浓度增大、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试验范围内,增大气体Cl02的作用浓度比单纯延长作用时间效果要好。
|
|
|
|
1 |
;中华猕猴桃育苗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1981年04期 |
2 |
;陇南中华猕猴桃分布调查[J];甘肃农业科技;1981年04期 |
3 |
梁楚泗;蔡龙祥;陈濂生;茹炳根;;猕猴桃蛋白酶的研究(简报) 1、野生中华猕猴桃蛋白酶的分离及性质[J];亚热带植物通讯;1981年02期 |
4 |
钱长发,李玲,顾振惠;中华猕猴桃根插试验初报[J];农业现代化研究;1982年02期 |
5 |
张指南;中华猕猴桃引种在我区首次结果[J];山东果树;1982年03期 |
6 |
王俊儒;安和祥;;中华猕猴桃生 物学特性的研究[J];山西果树;1982年04期 |
7 |
张洁,王俊儒,蔡达荣,安和祥;中华猕猴桃引种和选育的研究[J];园艺学报;1983年02期 |
8 |
贾克礼;;甘肃省的中华猕猴桃[J];甘肃农业科技;1983年02期 |
9 |
余国辉;中华猕猴桃扬接试验[J];湖南农业科学;1984年03期 |
10 |
伊藤三郎;刘星辉;;新西兰的中华猕猴桃栽培近况[J];福建果树;1984年02期 |
11 |
曾家都;;株中华猕猴桃挂果333斤[J];四川农业科技;1985年01期 |
12 |
石泽亮;;中华猕猴桃种子萌发出苗与温度关系问题的探讨[J];种子世界;1985年04期 |
13 |
史蒂汶·杨;均赤;;科学研究使中华猕猴桃誉满全球[J];广西林业;1986年01期 |
14 |
芹沢拙夫;刘贺昌;;中华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J];河北农业科技;1987年04期 |
15 |
;中华猕猴桃[J];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1999年04期 |
16 |
阳小成,王伯初,叶志义,段传人,车晓彦;中华猕猴桃的组织培养及其实用快速繁殖[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
17 |
信国彦,王志华,彭付兴;中华猕猴桃壮苗培育技术[J];河南林业;2003年02期 |
18 |
王仁才;中华猕猴桃[J];湖南农业;2003年09期 |
19 |
王仁才;中华猕猴桃[J];湖南农业;2003年17期 |
20 |
付志惠,李洪林,杨波;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种间杂交的胚抢救[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