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比赛中副攻在前后排进攻战术运用分析
【摘要】:副攻,指在进攻中站在3号位的队员,要求队员身材高大,动作敏捷,具备较强的弹跳能力和变向移动能力。副攻在整体进攻中的主要作用是快球进攻,通过快攻对对方拦网的牵制,与本方主攻手和接应二传组成各种跑动进攻战术。副攻手的快攻战术是一支球队进攻战术的核心组成部分,所有的战术组合都是以副攻的快攻战术为基础,没有副攻的快攻就不可能形成进攻战术。在现代排球运动中,副攻的快球战术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在二传防起球的情况下,多是由自由人充作二传进行调整进攻,这样虽然保证了接应和主攻的进攻,组成两边调整拉开的战术,但是自由人和副攻之间缺乏配合,很难形成中间的快攻牵制,即使调传给副攻进行中间的战术进攻,也多是半高球,战术意图较为暴露,起不到快球牵制的战术作用。另外,由于副攻轮转到后排时,多是被自由人换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一传的到位率,但是也减少了场上的进攻点,无法形成后排快球牵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副攻进攻战术运用提出了两点新的战术理念:(1)当后排二传防守时有意识将球垫到前排副攻可以直接进攻的区域,这样副攻在前排可以直接进行二次攻、二次球转移战术;(2)副攻轮转到后排时不被自由人换下,让接应和两名主攻组成三人接发球阵容,副攻在后排隐蔽站位专注进攻。在一传到位时副攻进行“双快”战术、一传不到位时副攻进行后排快攻战术。对副攻在前排和后排时的战术以“9网段”理念数字化战术组织为核心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比和论证,为副攻进攻战术提供一种新的战术运用理念。全文在结构上分为五部分进行阐述:前言、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理论依据、副攻在前后排进攻战术运用分析以及结论与建议。前言部分通过观看比赛视频以及查阅大量资料,对目前世界排球强队和中国国内各队的进攻战术组织现状进行分析,对副攻新战术组织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并结合理论依据和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与总结。研究对象与方法主要介绍该论文在其写作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方法手段。研究理论依据是对本文提到的“9网段”理念和主要战术理念进行了简要概述。新战术理念下副攻在前后排进攻战术运用分析则是本篇论文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副攻在传统战术中的作用,对快球进攻、自我掩护进攻、快球掩护进攻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分析快球进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其次,在新战术理念下设计了副攻在前排三轮的二次攻和二次球转移战术,并对其运用进行了分析;最后设计了副攻在后排六轮一传到位时的“双快”战术,以及一传不到位时的后排快攻战术,并对其运用进行了分析。结论与建议部分主要对本论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传统副攻进攻战术理念进行了优化补充。通过本研究得出:(1)随着排球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传统进攻战术受到了考验。因此,需要寻找更加符合排球运动规律的战术设计;(2)副攻二次攻和二次球转移战术具有一定的实战价值,其战术的突击性、隐蔽性、牵制性较强;(3)通过对后排副攻的进攻战术设计,不但增加了进攻点,更加全面的丰富了进攻战术,形成了横面和纵深的立体快球进攻战术体系,也更符合排球运动规律,有利于队员的全面发展。针对以上结论,本研究并提出以下建议:(1)战术体系的设计,需要意识的建立和培养,因此要立足实践,培养进攻战术意识;(2)增强副攻二次攻的战术意识,全面发展副攻进攻和传球技战术能力;(3)根据副攻接发球隐蔽站位的情况,对副攻后排进攻战术进行设计,必要的时候可以利用自由人与副攻交替上场,以保障防守和进攻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