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压电陶交瓷双层复合弯曲振动换能器的研究
【摘要】:长期以来气介式换能器的研究进展相对比较缓慢。由于换能器与空气的特性
阻抗相差很大,两者阻抗很难匹配,使空气换能器的辐射效率很低,严重限制了空气
换能器的应用。目前,人们采用匹配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半波长的匹配层提高
空气换能器的辐射效率;另一种是采用弯曲振动形式,达到阻抗匹配以提高效率。
“金属-压电陶瓷双层复合弯曲空气换能器”是在压电送话,受话器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此类换能器结构简单、易于密封。同时由于电阻抗、机械阻抗低,易于和电
路、介质匹配,施加阻尼易于扩展频带,性能也相对稳定可靠。而与之有关的研究文
献只讨论了基频。本文应用变分法,系统地从理论上研究此种换能器,并为其设计提
供了理论依据。
(1)利用变分法推出一、二阶振动模式的频率方程,机电耦合系数Keff,以及它
们和形状参数的关系,并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2)推导出了此类换能器的远场指向性和近场声压的表达式。用计算机模拟了不同
边界条件下指向性图和近场声压变化图,与相对应的活塞式指向性图及近场声
压图相比较,结论与理论相符。
(3)应用能量法推导出了不同边界条件下薄圆板的动能在,再由薄圆板的动能可以
求出等效质量的表达式,最终由等效质量可得出等效弹性的表达式。并推导了复合
弯曲空气换能器的静态电容、机电转换系数。
(4)推出了此类换能器的辐射阻抗。用计算机绘出了辐射阻和辐射抗与形状参数的
关系曲线,并与同参数的活塞换能器的辐射阻相比较,结论与理论相符。
|
|
|
|
1 |
包忠有;一类非线性梁在随机载荷作用下的弯曲振动(II)[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
2 |
赵罘;辛洪兵;;谐波减速器刚轮的模态分析[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5年06期 |
3 |
程雪利;赵波;刘传绍;焦锋;高国富;;超声车削弯曲振动系统的试验研究[J];机械;2006年04期 |
4 |
池德汝;童昕;林新青;;浅析纤维板的声学特性[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
5 |
许庆余;计入切力影响的变截面樑弯曲振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64年03期 |
6 |
约赫 托恩多尔夫;马健平;;发电机组的扭转振动和弯曲振动[J];国外舰船技术(特辅机电设备);1982年07期 |
7 |
陈蓄,柳进;航空液压导管弯曲振动试验方法[J];航空学报;1990年11期 |
8 |
卢永锦,何水清;单桩系统的振动特性分析[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
9 |
林元根;;波纹管机械密封径向晃动的动态膜压[J];浙江水产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
10 |
陈渭,J.Glienicke,朱均;推力轴承对单质量转子弯曲振动状态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2年05期 |
11 |
高云凯,康健,吕振华,冯振东,方传流;汽车动力总成弯曲振动固有特性的有限元计算及结构修改灵敏度分析[J];汽车工程;1995年06期 |
12 |
高云凯,吕振华,李卓森;汽车动力总成弯曲振动实验模态分析中的非线性特性[J];吉林工业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
13 |
林书玉,张明铎;纵-弯复合系统的振动特性研究[J];声学技术;1996年02期 |
14 |
章银根,刘振勋;轴类加工工件系统弯曲振动固有频率的计算方法[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1996年06期 |
15 |
高印寒;沈维华;王立江;;超声波弯曲振动镗刀杆的设计及试验研究[J];吉林工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
16 |
张建文,吕振华,郭志军;轻型客车动力总成弯曲振动控制的试验研究[J];汽车技术;1997年09期 |
17 |
俄延华,李承德;汽车动力传动系弯曲振动及减振措施[J];汽车工程;1998年05期 |
18 |
林书玉;夹心式扭转-弯曲复合模式压电超声换能器的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
19 |
赵其昌,陈晓勇;薄板的弯曲振动[J];电声技术;2001年11期 |
20 |
贺西平,陈航,胡时岳;复合棒型换能器锥形前辐射头弯曲振动特性[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3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