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摘要】: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乡镇企业不仅在农村经济总量中具
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全国工农业经济总量中也取得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好
成绩。乡镇企业在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发挥着主渠道作用,并成为国民经
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源和增长点,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因此,研究乡镇企业发展问题,不仅对于乡镇企业自身的发展,并且对于我国
农村经济以至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乡镇
企业近年来遇到了许多困难,其中产业结构不平衡、层次低等问题更为突出。
因此,我选择了“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这个题目。
本文的思路是:通过分析乡镇企业内外各种因素对它的制约,为乡镇企业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找到一条符合客观实际的、切实可行的路子。以往许
多学者研究的思路是:首先对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现状进行考察,通过比较分析
作出评价,进而提出政策建议。这种思路仅仅注重理论上的研究而忽视了理论
与实际的结合。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没有仅仅拘泥于论述乡镇企业产业结构
的问题,而是从乡镇企业和国内国际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各种制约因素的
分析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本文认为,乡镇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受到四个因素的制约。这四个因
素是:生产要素禀赋、产权关系、市场环境矛盾、东西部地区差距。它们从不
同的方面影响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通过分析我得出结论:乡镇企业的发展趋
势是逐步走向分化和融和。分化,是指乡镇企业自身的分化,即一部分乡镇企
业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一部分乡镇企业发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
业;融合,是指乡镇企业与城市企业的融合。即随着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必
然离开农业、离开农村、离开农民,并消除与城市企业在产业结构、产品结
构、生产技术方面的差别。乡镇企业最终将突破地方政府管辖的狭小范围,也
不再是某个地区农业发展的一个部分,而是从市场上获得资源,以市场需求为
导向,以赢利为目标的现代企业。
乡镇企业的发展趋势决定了,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应该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进行。乡镇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以邓
小平理论为指导,在扩大开放中加快乡镇企业改革步伐,按照国内外市场需
求、资源供给和国家产业发展政策“三导向”,确定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方
向,以及产业升级的要求目标,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推进乡镇企业的产业调
整过程。乡镇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三条原则是,必须紧紧围绕国家产业发
展政策,紧紧围绕我国市场特点,紧紧围绕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局。乡镇企业进
行产业结构调整还应处理好四种关系,四种关系是:与农业的关系、与城市企
业的关系、与乡镇政府的关系以及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乡镇企业进行产业结构
调整应抓住四个战略重点: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技术进步、产权制度改
革,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实现乡镇企业的再次腾飞。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乡镇企业概述,包括乡镇企业的概念,
乡镇企业的特征,乡镇企业的功能。通过这一部分的论述,为二、三部分的论
述奠定基础;第二部分是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的特点:即产业结构总体不平衡;
f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结构相似性严重。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这一部分分
析了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制约因素,分别从生产要素禀赋、产权关系、市
场环境矛盾、东西部地区差异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得出了乡镇企业最终将走向
分化与融合的结论;第四部分是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措
施。
在这篇论文中,我收集并计算了大量的数据,编制了各种图表。在现有资
料的基础上,利用我所掌握的理论知识,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归
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