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凝乳酶提取分离及特性的研究
【摘要】:
本实验以关中奶山羊皱胃为原料,对羔羊哺乳状况、屠宰年龄、皱胃处理方式和不同提取方法对凝乳酶活性的影响,凝乳酶原的激活,凝乳酶纯化与分离以及凝乳酶和胃蛋白酶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羔羊凝乳酶开发以及在干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羔羊哺乳状况研究表明,全哺乳组凝乳活性最高(26108SU/g),蛋白水解活性与随机哺乳组无明显差别(P>0.05),而全喂草料组蛋白水解活性最高(1925U/g),这表明哺乳能够刺激皱胃中凝乳酶的持续分泌。屠宰年龄实验表明,羔羊出生5天时,凝乳活性与蛋白水解活性比率(C/P)最大,是提取羔羊凝乳酶的最佳年龄。
皱胃处理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冷冻处理对酶活性影响最小,盐渍风干处理影响较大,自然风干处理酶活性损失最多。同时还发现盐渍风干处理和自然风干处理可使皱胃中一部分酶原自动激活。
用传统方法和不同pH缓冲液方法提取羔羊凝乳酶时,食盐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液与皱胃比例、提取次数对凝乳活性有重要的影响。随着食盐浓度增大,凝乳活性逐渐提高,当达到一定浓度后,凝乳活性又逐渐降低;在提取初期,提取速度较快,凝乳活性明显提高,当提取达到最大值后,凝乳活性又逐渐下降;随着提取温度的升高,凝乳活性逐渐增大,但温度过高时,会导致酶变性失活;随着提取液与皱胃比例的增大,酶溶出速度加快,提取次数越多,皱胃中酶提取越充分,提取2次后,皱胃中绝大部分酶被提出。正交试验表明,用传统方法提取时,当食盐浓度8%,皱胃与提取液比例1:20,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48h,提取最大凝乳活性为65700SU/g;用pH4.5缓冲液提取时,当食盐浓度6%,皱胃与提取液比例1:10,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60h,提取最大凝乳活性为58200SU/g;用pH5.4缓冲液提取时,当食盐浓度8%,皱胃与提取液比例为1:20,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48h,提取最大凝乳活性为72300SU/g;用pH6.0缓冲提取时,当食盐浓度8%,皱胃与提取比例1:10,提取温度25℃,提取时间48h,提取最大凝乳活性为63850SU/g。由此可见,用pH5.4缓冲液提取,可获得最大的酶活性产量。
本实验还对超声波在羔羊凝乳酶提取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超声提取可大大缩短提取时间,超声提取40min可达到传统方法48h的提取效果。在食盐浓度8%,皱胃与提取液比例1:15时,用30W/cm2超声强度提取40min,可获得最大的凝乳活性。羔羊凝乳酶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分泌,pH,食盐和温度对其
激活有重要的影响小H越低,激活速度越快,在 pHZ.0激活时仅需 5—10ruin,pH3.0
时需要30min,在较低pH下激活,己激活酶不稳定,易失活;随着缓冲液中NaCI
浓度的增加,激活速度随之加快;在5℃下激活速度非常缓慢,25℃以上激活速度
明显加快。
干酪生产中应用的酶是凝乳酶和胃蛋白酶的粗提物,应用凝胶过滤层析和离
子交换层析对羔羊凝乳酶粗提物纯化分离结果表明,凝胶过滤层析不能使两种酶
分离,仅除去一部分杂蛋白;利用DEAE纤维素(DE32)离子交换层析,可除
去大部分杂蛋白,使凝乳酶和胃蛋白酶完全分离。此外,在对样品浓缩时发现,
羔羊凝乳酶粗提物中含有分子量小于 10000的活性小肽物质,这在凝胶过滤层析时
出现峰*和峰I[l亦得到证实。应用SDS——PAGE凝胶电泳和PAGE凝胶等电聚焦电
泳对纯化羔羊凝乳酶和胃蛋白酶测定结果表明,羔羊凝乳酶分子量为30700,等电
点为pH4.5;羔羊胃蛋白酶分子量为29900,等电点为pH4.4。
羔羊凝乳酶特性研究表明,最适凝乳温度为45 ’C;45 ’C处理60Inin,酶活性开
始降低,60’C处理60min,酶活性完全丧失;酶最适pH为2.(kr刀,在pHZ.(h刀
范围内保持24h,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凝乳过程中,随着原料乳pH下降,凝乳活
性逐渐增大;随着酶溶液中离于强度的增加,凝乳活性逐渐降低;乳中*”具有明
显的促凝作用,当CaC12浓度大于0刀3%时,凝乳活性趋势于稳定;AI叶可明显提高
酶的凝乳活性,Cu2+和Zn”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随着乳液浓度增大,凝乳活性逐
渐增加,当浓度大于 15%时,凝乳活性趋于稳定;以酪蛋白为底物,随着时间延长,
蛋白水解活性逐渐增大,动力学特性研究表明,米氏常数llilll为6刁 g/L。
羔羊胃蛋白酶最适凝乳温度为45 ’C;在45℃处理30Inin,酶活性开始下降,60
C处理30lliln,酶活性完全丧失;酶的最适pH为1.G-3刀,在此pH范围内具有很好
的稳定性;原料乳pH、CaZ”浓度、乳液浓度和离子强度对凝乳活性的影响与凝乳
酶规律一致:A13+明显提高其凝乳活性,FC卜具有一定的促凝作用;以酪蛋白为底
物,蛋白水解活性明显高于凝乳酶,米氏常数Km为234.sg/L。
|
|
|
|
1 |
唐兵;缺失Cys_(45)-Cys_(50)二硫键的三种突变体凝乳酶原复性的比较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
2 |
陈红杰,潘学峰,张国宝,刘年娟,张渝英,杨开宇;凝乳酶原(凝乳酶)二硫键Cys206-Cys210的定位突变[J];生物工程学报;2001年01期 |
3 |
谭思元;张渝英;刘彤瑶;刘年娟;杨开宇;;牛凝乳酶原cDNA的序列及其缺失机制的分析[J];生物工程学报;1989年04期 |
4 |
唐兵,杨开宇;凝乳酶原Cys45-Cys50二硫键功能的研究[J];中国科学C辑;1997年01期 |
5 |
谭思元;刘年娟;杨开宇;;凝乳酶原mRNA的分离及其cDNA克隆的鉴定[J];生物工程学报;1988年02期 |
6 |
张治洲,张渝英,杨开宇;碱性条件下溶解包涵体提高凝乳酶原复性率的机制[J];中国科学C辑;1997年02期 |
7 |
李新苹;刘欢欢;普燕;张富春;李轶杰;;重组凝乳酶原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活性研究[J];中国乳品工业;2011年09期 |
8 |
张莉;姜媛媛;张健;杨贞耐;;牛凝乳酶全长cDNA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0年02期 |
9 |
孙大庆;姜毓君;韩希妍;曲妍妍;毕宇涵;张光辉;;牛凝乳酶原基因克隆及序列的进化分析[J];遗传;2008年07期 |
10 |
唐兵;影响重组凝乳酶原再折叠的主要原因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6期 |
11 |
黎红晔,张渝英,董贻诚,杨开宇;凝乳酶β-转角突变体的构建、表达和性质分析[J];生物工程学报;1998年01期 |
12 |
王振江;;在欧洲会议上宣布了酶方面的新发展[J];生物技术通报;1985年03期 |
13 |
唐建国;薛英姿;范贤彬;傅易欣;;249个氨基酸的人胰岛素原融合蛋白的表达[J];生物工程学报;1993年02期 |
14 |
王革,刘年娟,杨开宇;牛凝乳酶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调控的研究[J];生物工程学报;1994年02期 |
15 |
张旭;高鑫;徐德昌;;木瓜凝乳蛋白酶及在微生物中表达研究进展[J];中国甜菜糖业;2008年04期 |
16 |
;基因工程[J];生物技术通报;1987年05期 |
17 |
张莉;姜媛媛;张健;杨贞耐;;牛凝乳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重组表达[J];生物工程学报;2009年08期 |
18 |
彩鸿;;奶酪,来自牧场的美味[J];新知客;2007年09期 |
19 |
关颖谦;基因工程菌合成哺乳动物蛋白的下游加工问题[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1988年04期 |
20 |
邹洪;罗荣生;;酵母系统用于外源蛋白的商业性生产[J];世界科学;1992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