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氧荧光探针的研究
【摘要】:氧是维持人体生命的必需物质,是维持脏器功能的基本条件。生命体中任何一个系统的氧的浓度及其分布出现异常,将直接影响到正常的生理活动,都有害于健康。近年来,氧在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中的研究倍受关注,氧参与的各种发病机理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氧浓度的检测主要基于氧荧光/磷光探针光猝灭技术来实现,但现有的氧荧光/磷光探针有诸多的不足。合成一种水溶性的、长波发射的、对氧有良好响应的、无毒副作用、可以直接导入体内进行无创伤、无明显背景干扰检测的新型氧荧光探针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本着这个目标,我们开展了与其相关的研究。
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一、概述
对检测氧浓度的分析测试方法与原理、氧对荧光/磷光的猝灭理论、应用于氧探头的荧光/磷光指示剂以及氧荧光/磷光探针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综述。
二、三种水溶性金属卟啉的合成
1.采用混合溶剂法合成meso-5,10,15,20-四(对羟基苯基)卟啉(H_2THPP),用浓H_2SO_4将其磺化。对磺化反应的用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进行了探讨,采用了最佳工艺条件,用盐析的方法得到水溶性的meso-5,10,15,20-四(4-羟基-3-磺酸钠苯基)卟啉(T(4-HP)PS_4Na_4),最终产率68.5%。
2.探索了水溶性阴离子meso-5,10,15,20-四(4-羟基-3-磺酸苯基)卟啉与钯、铂和钌形成金属卟啉的条件,通过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调节pH值,在室温条件下简便快速的合成了三种水溶性的金属卟啉。研究了三种金属卟啉的配合比,发现三种金属与卟啉配体均按1:1配合。
三、三种水溶性金属卟啉的性能研究
1.系统研究了三种水溶性金属卟啉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氧猝灭特性(采用了四种活性氧产生体系)。发现三种水溶性金属卟啉较卟啉配体Soret带蓝移,Q带减少为一个,并且吸光度降低;在室温下均发射较强的红色荧光(λ_(ex)/λ_(em)及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为,钯卟啉:414 nm/610 nm,0.41;铂卟啉:422 nm/648 nm,0.54:钌卟啉:420 nm/653 nm,0.47)。O_2和羟基自由基(HO·)对三种水溶性金属卟啉的荧光猝灭显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对它们的荧光也有猝灭,但相对弱一些。
|
|
|
|
1 |
柴玉波;荧光探针鉴定淋巴细胞的功能状态[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86年04期 |
2 |
霍霞,徐锡金,陈耀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探针的选择和应用[J];激光生物学报;1999年02期 |
3 |
邹肇娥;王化远;唐元清;;荧光探针的应用[J];华西药学杂志;1991年04期 |
4 |
范伟贞;马杰;陈建平;林丽榕;黄荣彬;;识别细胞内金属离子的有机荧光探针研究进展[J];化学试剂;2012年08期 |
5 |
田少敏,阮康成;核酸荧光探针新进展[J];生命的化学(中国生物化学会通讯);1998年01期 |
6 |
陈伟;段武彪;贺春英;李桂平;;非对称酞菁作为荧光探针的研究与展望[J];医学信息;2005年12期 |
7 |
单玲玲;高贵珍;段红;顾月清;;靶向性荧光探针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光谱实验室;2013年04期 |
8 |
王水云,晏芳,彭贺新,郑昌东,柏承文;荧光定量法测量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探讨[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
9 |
;我国学者开发独特荧光探针,实现对细胞代谢辅酶实时拍录[J];微创医学;2012年02期 |
10 |
胡文祥;恽榴红;;药物的荧光检测探针——9--蒽酰氯的合成[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91年03期 |
11 |
杨频,杨斌盛,慈云祥,杨燕生;镧系荧光探针在生物学与医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5年04期 |
12 |
周晖;毛萌;;不同光激发钙荧光探针的性质、选择标准及测定过程的标准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09期 |
13 |
亓玲;;用于检测细胞内过氧化氢的荧光探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09期 |
14 |
王珺;王燕;龚坚;唐微;;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应用技术[J];现代仪器;2009年04期 |
15 |
滕飞鹏;;荧光探针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年03期 |
16 |
张鑫;王旗;;细胞中活性氧的荧光探针检测法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10年22期 |
17 |
兰小红;肖舜;龚婉;王毅;赵筱萍;;基于三色荧光探针的红花肾保护活性物质筛选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4年10期 |
18 |
严拯宇,庞代文,邵秀芬,戴美玲,彭博,胡育筑;功能性硫化锌纳米荧光探针与DNA的相互作用[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
19 |
李震宇;李静;杜吕佩;李敏勇;沈月毛;;硼酸及硼酸酯类过氧化氢荧光探针的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化学;2012年12期 |
20 |
戴维德,顾瑛,刘凡光,王雷,于立方,李晓松,曾晶;荧光探针在光动力疗法亚细胞损伤位点研究中的应用[J];激光生物学报;200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