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氟代烃流体中纳米颗粒的可控合成

刘玲  
【摘要】:本方法利用含氟表面活性剂和水在氟代烃中形成的反相微乳液,作为纳米颗粒合成的纳米反应器,从而合成纳米微粒。探索氟代烃流体新体系中纳米微粒的可控制备新方法。合成在氟代烃流体中溶解性高的含氟表面活性剂,并获得其在超临界流体中的主要物理性能参数,为超临界流体中催化新反应和高分子材料合成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改变反相微乳液中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表面活性剂类型和浓度等影响因素,构筑纳米反应器的结构和尺寸,从而达到最终控制纳米微粒的形貌、大小和性能的纳米颗粒导向合成,通过对合成过程中反应方式、纳米微粒的分离与纯化对纳米微粒性能的影响,优化纳米微粒合成工艺,为氟代烃流体纳米材料的合成奠定基础。基于以上思路,开展了以下的工作: 1.采用两种方法合成了四种琥珀酸酯磺酸钠盐类的表面活性剂:琥珀酸二正丁酯磺酸钠(DBSS)、琥珀酸二正戊酯磺酸钠(DPSS)、琥珀酸二正己酯磺酸钠(DHSS)和琥珀酸二正辛酯磺酸钠(DOSS)。使用不同氟取代程度和不同链长的氟代醇合成了四种可用于氟代烃介质中形成反相微乳液的类似AOT结构的含氟表面活性剂双(2,2,3,3,3-五氟-1-丙基)琥珀酸酯磺酸钠(di-CF2)、双(2,2,3,4,4,4-六氟-1-丁基)琥珀酸酯磺酸钠(di-HCF3)、双(3,3,4,4,5,5,6,6,6-九氟-1-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di-HCF5)和双(2,2,3,3-四氟-1-丙基)琥珀酸酯磺酸钠(di-HCF2)。产物经~1H NMR和元素分析进行鉴定。 2.以静止法和重量分析法相结合测定了琥珀酸酯磺酸钠盐类表面活性剂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和1,1,1,2-四氟乙烷(HFC-134a)流体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在流体中的溶解度随流体温度、压力、流体极性以及表面活性剂所含烃链的长度的影响而改变。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着流体压力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表面活性剂在HFC-134a中的溶解度大约是在scCO_2中的两倍;表面活性剂中所含烃链的长度越长,其在流体中的溶解度越小。通过测定表面活性剂在流体中的溶解度,优选在氟代烃中溶解度较高的表面活性剂,作为下一步形成微乳液的乳化剂。 3.用浊点压力法测定了琥珀酸酯磺酸钠盐类表面活性剂和含氟表面活性剂在HFC-134a中形成的微乳液在不同条件下的温度—压力相图。在scCO_2和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曾翎,尹春玲;超临界技术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2 包桂蓉,王华;废弃物及生物质的超临界流体转化技术[J];能源工程;2002年04期
3 祁亚玲,崔波;绿色超临界流体的应用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4年04期
4 王仲军,沈玉龙;超临界CO_2清洗技术[J];清洗世界;2005年11期
5 杨宏;杨冬永;;超临界流体细化炸药技术[J];机械管理开发;2008年01期
6 夏恒连;超临界流体浸出工艺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食品工业科技;1987年02期
7 柯遵成;超临界流体用于萃取香精[J];化学世界;1990年12期
8 蔡琬蘋;正已烷和超临界流体CO_2中酶催化酯化作用的试验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3期
9 郑芸岭;超临界流体萃取及其在油脂工业中应用[J];粮食与油脂;1995年01期
10 徐惠娟;朱自强;杨立荣;;超临界流体中的酶催化反应[J];杭州化工;1996年02期
11 周月根;地下超临界流体与油气运移关系浅析[J];地质地球化学;1998年01期
12 李会鹏,亓玉台,秦树仁,王昕,王仙体;超临界流体技术及其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J];抚顺石油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13 孟令辉,白永平,冯立群,张志谦;超临界流体的应用研究──PET的分解,原料回收[J];材料科学与工艺;1999年02期
14 郭明勋;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J];明胶科学与技术;2000年02期
15 陈秀娟,许国志;超临界流体在聚合物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中国塑料;2002年02期
16 林俊岳,罗秋燕;超临界流体在环保中的应用[J];天津化工;2003年01期
17 肖俊霞;梅平;段明峰;吴卫霞;;超临界流体中的酶催化反应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3年05期
18 陈雯,付永胜,吕桂宾,段可可;超临界流体技术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年02期
19 陈立军,张心亚,黄洪,沈慧芳,陈焕钦;聚苯乙烯的超临界降解及其相关降解机理[J];塑料科技;2005年06期
20 石剑;张敏华;董秀芹;;超临界CO_2中甲醇和乙醇无限稀释扩散系数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与实验测定[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纪元;张兆富;侯民强;朱安莲;宋金良;王波;韩布兴;;二氧化碳和油酸乙酯体系高压相行为[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尹恩华;;超临界染色及其产业化的探讨[A];第九届全国染料与染色学术研讨会暨信息发布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艳华;王爱琴;张传杰;银建中;张涛;;超临界流体沉积法合成有序介孔Co_3O_4晶体[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龚庆杰;岑况;陈明;;超临界流体与超临界现象[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5 张超星;张建玲;韩布兴;陈静;黄莹;冯晓颖;;超临界CO_2/H_2O界面一步法合成二氧化硅空心球[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李磊;;超临界流体选择溶胀法制备纳米多孔聚合物[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7 胡书敏;张荣华;王军;徐文艺;;深部地壳水与岩石反应动力学[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8 张敬畅;高玲玲;曹维良;;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新型TiO_2-CeO_2-SiO_2三元纳米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张敬畅;李青;曹维良;;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纳米TiO_2-MoO_3复合光催化剂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刘志敏;;超临界流体中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6)[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家龙;超临界流体辅助的聚合物系脱挥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刘慷;超临界二氧化碳二元体系临界性质的理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2年
3 苏磊;聚烯烃塑料在超临界流体中降解行为及其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刘燕;超临界流体制备超微颗粒的过程模拟与喷嘴设计[D];山东大学;2005年
5 许群;超临界流体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化学研究所);1999年
6 胡德栋;超临界流体中有机固体溶解度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刘玲;超临界流体中L-脯氨酸催化Aldol反应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琪;强化混合超临界流体辅助雾化技术制备超细微粒的应用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刘圣春;超临界CO_2流体特性及跨临界循环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刘伟;超临界流体化学沉积法制备金属钯复合膜及其表征[D];天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婷;超临界流体染色工艺的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石剑;超临界CO_2体系扩散系数的实验研究和分子动力学模拟[D];天津大学;2006年
3 Maiki Erinest Peter;超临界流体技术:SiO_2的制备及苯乙醇的高压植入[D];厦门大学;2009年
4 叶鑫;超临界流体提取稀溶液中有用成分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5 肖克峰;SAS法制备超微颗粒实验装置与喷嘴研制[D];山东大学;2005年
6 王洁;超临界CO_2萃取葡萄籽油的工艺研究及数值模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7 王锡兵;超临界流体光学池的设计与超临界流体折射率的测试[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强利民;超临界流体萃取苦参碱的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08年
9 王鹏;超临界流体制备沥青泡沫炭及其结构控制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10 冯吉;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钛硅介孔材料[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光宇;应用广泛的“超临界流体”[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0年
2 韩布兴;超临界流体:新世纪新概念[N];中国化工报;2002年
3 汪洋;21世纪的溶剂萃取技术——超临界CO_2萃取[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4 韩布兴;环境友好的超临界流体技术[N];中国化工报;2005年
5 张骁 束梅英;CO_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应用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董智;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制药业的应用[N];中国医药报;2002年
7 ;火星供能邀二氧化碳作溶剂[N];大众科技报;2003年
8 霍效忠;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获重大突破[N];安徽日报;2001年
9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张孟军;化学工业如何变脸?[N];科技日报;2002年
10 张骁 束梅英;让医药工业“绿”起来[N];医药经济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