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汉书》校读札记
【摘要】:《史记》和《汉书》是我国历史上两部重要的史书,记载着汉代及其以前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事。这两部书不仅是我国语言文化的宝库,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宏篇巨制。
《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由五种体例组成: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种体例相互配合,互为补充,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记事断限,上起轩辕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记事内容极为丰厚广博,对我国古代三千年的历史,作出了伟大的总结,因而被人们视为我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史记》亦是中国文学语言的宝库,它把叙事语言和人物语言融为一体,以畅达、自然著称于世,对中国文学语言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首先是班固的《汉书》学习这种语言,以后的传记也大多学习、延用这种语言。《史记》是历代语言学家研究的重要对象。
《汉书》是我国的第一部断代史,其体裁承袭《史记》而略作变更,改“书”为“志”,去掉“世家”而并入列传,从而进一步整齐了纪传体的体裁为纪、表、志、传四个部分。全书由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组成,共一百篇,记载了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计二百三十年的历史。
《史记》与《汉书》用字各有特点,《史记》喜用当时的俗语、今字,而《汉书》则多用古字。句子上,《汉书》常会删改《史记》中的部分字、词,使得句意有时不够清晰、明确。
对《史记》和《汉书》进行对比研究,不仅可以找出两部书的不同之处,更重要的是能对史实作一些有益的补充,一些校例会对语法研究和辞书编纂提供引玉之砖。
本文通过先运用对校法和他校法校读《史记》和《汉书》中的相关篇章,找出两部书中的异文和不同之处,然后用训诂学、音韵学及古代汉语知识等对两部书中相关部分中的异文(凡同一书的不同版本,或不同的书记载同一事物时所使用的不同文字,都叫异文。)、用词及语法现象进行简要分析,以期有助于古籍研究、整理工作,同时也为语法、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辞书编纂等研究工作提供一些佐证。
本文分三部分来论证,第一部分为引言,简要说明为什么选《史记》、《汉书》作为校读、研究对象,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和现在的研究概况;第二部分第一章写《史记》与《汉书》中的单字异文,从语法学角度来分析单字异文,包括实词异文和虚词异文;从文字学角度来分析单字异文,有通假字、异体字和古今字。
|
|
|
|
1 |
李秀英;;《汉书》在西方:译介与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
2 |
钱沪苏;;异文钱待释[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一辑)[C];2002年 |
3 |
王贵忱;;异文钱拓集[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二辑)[C];2003年 |
4 |
黎经;;异文钱求识[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
5 |
李多才;;异文大布[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二辑)[C];2003年 |
6 |
党顺民;;“赤侧五铢”钩沉[A];“中国北方地区钱币发现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专集(一)[C];2005年 |
7 |
杨朝明;;《史记·周本纪》关于周先王世系的记述[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
8 |
何发苏;胡琴;;从“鸿门宴”看《汉书》对《史记》的取材[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
9 |
王晋中;;论《史记》的诗学思想[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
10 |
董艳秋;;《汉书》讹误考三则[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