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模式下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研究
【摘要】:“三农”问题一直处于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位置,农村发展的关键在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改善。有效提升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和效益是政府职能的内在要求,政府必须以满足农村公共物品需求为工作重心,提高供给的精准化程度。通过厘清农村公共物品的界定、特征及类型,梳理国内外公共物品供给理论,发现既有公共物品供给研究集中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重要性,多元供给主体和供给的宏观制度,忽视了公共物品供给按需分类,以及供给过后的公共物品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和微观系统分析。而目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存在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失衡;供给主体的错位和缺位;供给效率和质量不高;正外部性扩展不足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供给需求评价体系和决策机制的垂直性和供给主体的单一性造成的。因此,通过考察公共物品供给效果较好的Y村,摸清Y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发展过程,发现Y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成功经验是“政府+”模式的雏形,但还存在一些不足。所以,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建立政府+模式解决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难题。具体而言即政府+“三农”,政府+核心主体,政府+协同主体,政府+监管,政府+社区推广。通过以政府为核心的政府+模式创新农村公共物品的需求分类机制,完善农村公共物品的组织保障,满足各类公共物品的需求,推动农村公共物品的可持续性发展,推动区域公共物品的共享与发展。从而真正达到农村公共物品精准供给和维护,让农村公共物品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以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改善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