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共同富裕与贫富差距的历史和解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而提出的重大课题和战略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产生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准确地来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已经获得较大发展,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日益突出从而阻碍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这样一种矛盾状况提出的。其中,共同富裕目标与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最主要矛盾。从矛盾视角来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共同富裕与贫富差距之间矛盾化解的历史归宿。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是对共同富裕理论的历史承接;另一方面,贫富差距的日益拉大呼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当前贫富差距扩大现实的理论回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包含了化解二者矛盾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过程就是二者矛盾的化解过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对贫富差距的超越和共同富裕的实现。因此,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系统论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化解二者矛盾过程中的理论地位和作用,科学分析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原因以及程度,进而探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化解二者矛盾的具体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