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尔盖地区晚全新世泥炭记录的环境演化
【摘要】:本文选择处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若尔盖地区泥炭剖面ZB08-S4与ZB08-S9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14C测年建立年代序列,利用孢粉、炭屑和烧失量分析结果,重建了若尔盖地区晚全新世阶段的植被和环境演化历史。
S4剖面的孢粉和烧失量记录指示了大约1400年以来若尔盖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1400-700 cal yr BP乔木花粉百分含量平均达到9.5%处于高值,Cyperaceae为相对低值(平均为76.5%),干密度平均为0.47g/cm3,植被类型可能以亚高山草甸和沼泽为主,附近山地乔木生长较好,气候可能比较温暖,有利于泥炭的分解;700 cal yr BP以来,乔木花粉明显降低(平均为3.3%),干密度平均值降至0.16 g/cm3, Cyperaceae平均百分含量增多至81.3%,附近山地乔木可能出现了退缩,气候转冷。
S9剖面的孢粉和烧失量记录指示了大约3200年以来若尔盖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孢粉记录变化非常小,Cyperaceae占有绝对优势(多大于80%),植被类型变化不大,以亚高山草甸和沼泽为主。但干密度指示的气候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的变化:3150~2000cal yr BP干密度平均值为0.27g/cm3,处于低值,气候相对较冷;2000-650cal yr BP干密度平均值增加为0.33g/cm3,气候温暖;650cal yrBP以来干密度降低至0.22g/cm3,气候转冷。S4和S9记录在今年均出现波动,Cyperaceae减少和杂草类孢粉的增多,可能反映了由于人类过度放牧引起的草甸退化。两个剖面炭屑浓度峰值与多次战争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炭屑可能较多的反应了人类活动。
两个剖面的记录揭示了过去1500cal yr BP以来,若尔盖地区的气候状况大体在~700cal yr BP存在一个由暖到冷的转折。这与红原泥炭和陇南万象洞的同位素记录一致。该区的气候可能主要受到亚洲季风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
|
|
|
1 |
林景星;福建沿海全新世海进的初步认识[J];科学通报;1979年11期 |
2 |
王宗涛;浙江海岸全新世海面变迁[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2年02期 |
3 |
凌申;盐城市境内全新世以来的海陆变迁[J];东海海洋;1989年03期 |
4 |
韩淑媞;北疆巴里坤湖全新世环境变迁序列[J];地质科学;1992年S1期 |
5 |
William Y.B. Chang,许雪珉,杨景荣,刘金陵;从沉积物特征谈太湖的演变[J];湖泊科学;1994年03期 |
6 |
孙东怀,周杰,吴锡浩;全新世气候适宜期黄土高原及黄土/沙漠过渡区年降水量的初步恢复[J];中国沙漠;1995年04期 |
7 |
张虎才;撒哈拉沙漠东北部全新世气候环境与人类活动[J];中国沙漠;1997年03期 |
8 |
刘嘉麒,吕厚远,J. Negendank,J. Mingram,骆祥君,王文远,储国强;湖光岩玛珥湖全新世气候波动的周期性[J];科学通报;2000年11期 |
9 |
赵全科;山东全新世史前文化繁荣的环境基础[J];福建地理;2000年03期 |
10 |
赵文宇,庞奖励,黄春长;全新世中国北方气候变化及环境特征[J];固原师专学报;2005年03期 |
11 |
陈吉阳;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全新世冰川变化的地衣年代学等若干问题之初步研究[J];中国科学B辑;1988年01期 |
12 |
蔡克明;威海海湾全新世海面变化[J];海洋科学;1990年05期 |
13 |
赵希涛,鲁刚毅,王绍鸿,吴学忠,张景文,谢志仁,杨达源,郑长苏,任剑璋;江苏建湖庆丰剖面全新世地层及环境变迁与海面变化的初步研究[J];科学通报;1990年04期 |
14 |
李华章;刘清泗;汪家兴;;内蒙古高原黄旗海、岱海全新世湖泊演变研究[J];湖泊科学;1992年01期 |
15 |
许东满;郑祥身;许湘希;;长白山天池地区全新世以来火山活动及其特征[J];第四纪研究;1993年01期 |
16 |
李道高,郭永盛;鲁东南滨海平原全新世海进地层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5年05期 |
17 |
贺秀斌,唐克丽,雷祥义;黄土高原全新世黄土重矿物研究及其土壤发生学意义[J];地理科学;1996年02期 |
18 |
黎广钊,梁文,廖思明,方国祥;广西沿海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6年03期 |
19 |
王绍鸿,赵希涛;江苏建湖庆丰剖面全新世有孔虫与海面变化[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
20 |
李学杰;韩建修;唐荣革;陈芳;方小波;陈超云;李国胜;;南海北部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演变[J];南海地质研究;1997年0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