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野泽中全新世东、西湖盆孢粉组合对比研究
【摘要】:湖泊沉积物中的孢粉组合是重建古环境的重要手段。猪野泽湖盆地区全新世孢粉组合情况复杂,中全新世孢粉组合差异较大,但已有研究都集中在西湖盆,缺少对东湖盆和整个湖盆不同位置孢粉组合的差异探讨,而湖泊碳酸盐沉积所指示的碱性环境又影响着花粉的保存,从而影响着孢粉组合。
本文通过研究湖泊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与孢粉的保存关系,探讨了该区域花粉保存是否受到过盐湖沉积的影响,以及花粉组合的差异是否与花粉保存有关。在此基础上,重建了猪野泽东湖盆SKJ和JTL剖面的全新世孢粉组合,对比了中全新世整个湖盆孢粉组合差异。结果表明,在猪野泽全新世两个成湖期,很多碳酸盐含量较高的层位,花粉浓度也较高。虽然高碳酸盐含量对应的强碱性环境对孢粉的腐蚀性大,但当时猪野泽成湖期内气候温暖湿润,孢粉输入量非常大,以至于碱性沉积环境不足以改变孢粉的浓度,因此花粉保存状况不受湖泊碱性条件的制约。东湖盆的湖岸和中心区孢粉组合一致性较高,而西湖盆的SJC剖面孢粉组合与QTH02、QTL-03剖面差异较大;同时,东、西湖盆孢粉组合也存在孢粉类型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西湖盆入湖区受水动力条件影响较大,孢粉组合受全流域植被类型影响,而东湖盆主要保存风力带来的本地区花粉,沉积环境稳定,孢粉组合可正确反映猪野泽地区中全新世环境状况。因此,湖水扰动和波浪导致的沉积物再沉积现象可以造成湖盆不同位置孢粉组合的差异。
|
|
|
|
1 |
于革,王苏民;中国中全新世植被带迁移的气候动力学机制探讨(英文)[J];微体古生物学报;2000年02期 |
2 |
刘煜;李维亮;何金海;陈隆勋;;中全新世时期中国地区水循环因子变化的模拟研究[J];气象学报;2009年02期 |
3 |
于革;根据花粉模拟的中国植被及6 000 a BP植被制图的初步探讨[J];植物学报;1998年07期 |
4 |
陈昌海,姜修洋;中全新世十~百年降水波动的江苏宜兴石笋δ~(18)O记录[J];中国岩溶;2004年04期 |
5 |
张肖剑;靳立亚;俞飞;王志远;;基于PMIP2气候模式模拟的中全新世北大西洋涛动[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0年04期 |
6 |
江大勇,杨守仁;浙江中全新世海滩岩中的动物群及其古气候古环境意义[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4年04期 |
7 |
于革,孙湘君,秦伯强,宋长青,李海宇,L.C.Prentice,S.P.Harrison;花粉植被化模拟的中国中全新世植被分布[J];中国科学D辑;1998年01期 |
8 |
江大勇,王新平,郝维城;浙江中全新世古气候古环境变化与河姆渡古人类[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
9 |
M.Fontugne;秘鲁南部海岸沙漠中全新世厄尔尼诺事件的变化[J];海洋地质动态;1999年12期 |
10 |
贾鑫;王琳;董广辉;陈发虎;安成邦;;中全新世关中陕北陇东地区文化演变及环境驱动力[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
11 |
吕海波;;中全新世气候及对中国区域差异性影响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
12 |
崔云昊;王荫兴;孙景恒;王根元;;河北磁县中全新世生物构架灰岩研究[J];地质论评;1990年06期 |
13 |
中国第四纪孢粉数据库小组;中国中全新世(6kaBP)和末次盛冰期(18kaBP)生物群区的重建[J];植物学报;2000年11期 |
14 |
李传顺;江波;李安春;李铁刚;蒋富清;;冲绳海槽西南端中全新世以来的沉积速率与物源分析[J];科学通报;2009年09期 |
15 |
孙桂华;邱燕;朱本铎;;南海及其周缘地区全新世海平面遗迹的构造含义[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9年05期 |
16 |
张会领;蒲晓强;;中全新世云南寻甸地区气候演化与冷干事件的石笋记录[J];地球学报;2011年01期 |
17 |
杨达源;中国东部全新世海面变化的研究[J];海洋科学;1984年02期 |
18 |
郑洪汉;;中国北方近一万年来环境变化的若干地质证据[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87年04期 |
19 |
莫多闻,李非,李水城,孔昭宸;甘肃葫芦河流域中全新世环境演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J];地理学报;1996年01期 |
20 |
张玉兰,王开发,张卫东,李珍,毛礼米;海南岛东北部中全新世以来红树林的演化[J];海洋通报;199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