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及运行状况调查
【摘要】: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国家为实现教育优先发展和促进教育公平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甘肃地处西北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甘肃省属高校在校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本省农村地区,经济困难学生比例较高,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和政策的落实,对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甘肃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基本形成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国家奖助学金和高校奖助学金为辅,社会资助、勤工助学、减免学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为补充的新的资助体系,其资助经费投入已经转为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学校、社会、企业和个人投入为辅的新机制。通过多措并举,基本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工作目标,为促进甘肃教育公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尽管这项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对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政法学院、兰州工业学院等四所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的调查分析,认为甘肃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资助经费不足、资助工作不平衡,资助对象难以判定、资助效果不显著,资助项目缺乏整合、资助资源存在浪费,助学贷款资金回收存在风险,社会资助的积极性不高,学生校外兼职时合法权利没有法律保障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不能保证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的基本需求,而且也容易挫伤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针对以上情况,本文主要侧重从政策和法律层面探讨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资助体系的措施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