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四化”协同发展水平测度与区域差异研究

杜欣  
【摘要】: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正处于城镇化深入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而城乡差距扩大、经济结构失衡、生产效率欠佳等问题仍旧困扰着前进中的中国。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不断地交织,合力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四化”的关系逐渐从相对独立向融合集成转变。在2014年的春夏之交,习近平总书记赴中原省份河南进行实地考察,在这片有着灿烂文明的古老大地上,提出了“新常态”这一概念,用以警示中国目前所处的调整期,指引中国发展前路上的“荆棘”和“光明"。新常态正越来越多地被社会各界谈及,各行各业都在讨论自身所处的新常态,并积极研究未来发展的路径。就宏观层面而言,新常态仍与“四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常态下的中国要保持经济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仍需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文章在协同论的理论架构下,探究“四化”协同发展的作用机理,建立“四化"协同发展复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05至2012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元“四化”协同发展水平,通过聚类分析划分空间类型,并分析其空间格局分布特征和空间演化趋势。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揭示我国“四化”协同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解释当前我国“四化”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和区域差异,并探寻“四化”协同发展的优化路径,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文章共九章:绪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四化”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四化”协同发展评价模型的选择—FCE-AHP模型,我国“四化”协同发展水平测度,我国“四化”协同发展的区域差异,我国“四化”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我国“四化”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研究结论、创新与展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平;区域差异是重要资源[J];南方农村;2004年03期
2 王言炉,李宗植;对区域差异形成原因的社会化思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04期
3 葛向东;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区域差异——兼谈耕地最小保有量问题[J];皖西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严汉平,白永秀;中国区域差异变化轨迹及区域差异系统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许军;周芬;;我国区域差异的现状、原因和对策研究[J];当代经理人;2006年21期
6 许军;周芬;;我国区域差异的现状、原因和对策研究[J];当代经理人;2006年19期
7 严汉平;白永秀;;中国区域差异成因的文献综述[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毛其智:城镇化应警惕区域差异扩大[J];中华建设;2010年06期
9 程前昌;;区域差异计量方法的缺失与重构[J];产经评论;2011年04期
10 赵维全;吴建民;;我国邮政发展区域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J];商业时代;2011年32期
11 施晓慧;张娟;戴昊楠;余剑梅;;浅议“十一五”期间宁波农民收入区域差异[J];经济视角;2012年03期
12 袁野;胡朝云;王骁;;江苏省城乡收入差距区域差异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16期
13 段云龙,段云程;乡镇企业区域差异的营销模式选择[J];乡镇企业研究;2002年05期
14 李向民;宽容与创新——现代化进程中的区域差异与制度创新[J];群众;2002年12期
15 王辉,杨春光;浙江省内区域差异的分析新思路[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06期
16 钟海燕;郑长德;;上市公司区域差异效应分析[J];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7 宋绪钦;宋淑芬;;通过集中与分散因素控制实现区域差异调控的思考[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18 蔡宇娜;王玉蓉;;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区域差异特性与成因分析[J];财会研究;2009年19期
19 荣浩;王菁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基于制度供给质量视角[J];经济问题;2011年11期
20 方远平;周雁;;广东省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广东科技;2012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叶芳;;1978年以来江苏省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的分析[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蓝丁丁;韦素琼;;福建省城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主要因素分析[A];中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C];2006年
3 陈修颖;楼丽婷;;浙江省科技资源存量的区域差异及评价[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丁文斌;王雅鹏;;基于湖北省农民收入的区域差异趋势分析[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刘建国;;我国省际区域差异的五大特征[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6 林晓珊;;浙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区域差异:一项基于客观指标的聚类分析[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陈广万;;区域差异与旅游资源互补是发展大区域旅游的核心——兼论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区和粤东旅游区域的形成[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8 范霄文;;基于FPCA的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演变分析[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12年第1期)[C];2012年
9 赵济;;中国区域地理改革趋向[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曹云者;韩梅;夏凤英;颜增光;周友亚;郭观林;李发生;;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研究场地土壤有机污染物环境标准取值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海波;我国产业集聚水平及其对区域差异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杜鹏;我国现代服务业及其区域差异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李清泉;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朱捷;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差异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5 林永强;FDI与东道国贫困减少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淑艳;中国碳排放强度的驱动因素分析及收敛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2 杜欣;中国“四化”协同发展水平测度与区域差异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朱锦秀;论区域创新对区域差异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4 宋吉涛;山东省居民收入区域差异变动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徐宏;我国区域差异的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6 曹晶;我国饭店业发展区域差异及对策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丹婕;对药物疗效上观察到区域差异的探索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8 郭齐;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差异的动态演变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9 张迪;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及财税调节[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陈文良;广东外贸发展的区域差异与转型升级的关系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开新 郭子源;“东慢西快”持续 区域差异缩小[N];经济日报;2013年
2 王玚;区域差异恰是经济高增长的秘密武器[N];中国改革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郝薇 实习生 侯雨诗;节后回暖 区域差异加剧[N];山西经济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李红梅;柴志坤:在区域差异中寻找机会[N];中国房地产报;2013年
5 记者 丰捷;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存在明显区域差异[N];光明日报;2010年
6 记者 李雁争;消费增长出现区域差异 中西部潜力逐步凸显[N];上海证券报;2011年
7 何晓林;区域差异与县域业务[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8 大成积极成长基金经理 王维钢 国金证券建材行业首席分析师 贺国文;水泥行业景气将有效提升区域差异明显[N];上海证券报;2009年
9 沈沂;区域差异要解决顾客的共同焦虑[N];中华合作时报;2011年
10 周琳;重要的是符合国情[N];经济日报;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