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周边地区家庭牧场适度经营模式的研究
【摘要】:青藏高原周边地区(天祝县为例)畜牧业是结合了青藏高原天然草地畜牧业和黄土高原家庭养殖业的有机结合体,该区域畜牧业采取以天然草地畜牧业为主,人工草地和舍饲为辅的生产模式,是连接牧区和农区的重要纽带,同时也为农牧交错带居民的生存提供了保障。发展青藏高原周边地区的畜牧业能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草地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重要作用,可以作为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之间的一道重要的生态屏障;草原畜牧业是游牧文化的代表,肩负着草原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因此,发展青藏高原周边地区的畜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青藏高原周边地区的畜牧业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问题也随之而来,载畜量的不断扩大造成了草地的大面积退化;生产方式落后,集约化和产业化程度低,造成了牧民高投入低回报的生产现状;牧区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导致家畜经常因自然灾害死亡,造成经济损失。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选取天祝县作为调查区域,以街头采访和牧户调查的形式深入牧民中间,调查牧民家庭基本状况,牧民对畜牧业发展和改变现有畜牧业发展模式必要性的认知,现有畜牧业模式效应评价和适当经营模式。从牧民实际需要的角度出发,充分了解牧民需求,剖析家庭牧场发展的瓶颈,实地了解牧民生活现状,探讨惠民政策实施情况,了解牧民的诉求,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记录,调查的结果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1)青藏高原周边地区畜牧业放牧管理模式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封建农奴制游牧制、社会主义游牧制、社会主义家庭承包放牧管理模式,作为一种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牧民不断地对放牧管理模式进行着改进,以使其适应生产力的变更。(2)牧民对于草地退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大部分牧民并不认可以禁牧为主的草地恢复方式,绝大部分牧民选择通过改变放牧管理模式应对草地退化,说明当地牧民对于草地放牧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3)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当它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必将需要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其发展。放牧管理模式作为生产关系的一种,当它适应牧区生产力发展时,就会提高牧民的积极性,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而放牧管理模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就会重挫牧民积极性,延缓当地经济发展。(4)超过一半的牧民希望改变现有的放牧管理模式,其改变现有放牧管理模式的要求主要是因为,绝大多数牧民认为放牧管理模式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收入水平。(5)家庭草地承包责任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借助农区经验施行的,在施用初期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牧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放牧管理模式也导致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如家畜个体质量和家畜产品品质降低,疾病易发,草地退化,因此,该放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6)对天祝县牧民进行了调查发现,在给出的四种新的放牧管理模式中,天祝县牧民对于草地分类管理放牧管理模式接受程度较高,有超过半数的牧民选择了该放牧管理模式作为今后草地管理的新模式,说明作为新的草地放牧管理模式,该制度在牧区接受度较高,易于施行。(7)经过地天祝县牧户的实地调查,调查了天祝县牧民放养和牛的数量,调查显示天祝藏区牧民饲养家畜羊的数量应在120-159只/户能够达到经济规模,当牧民有能力增加饲养数量时,应该尽量将饲养规模扩大到260-299只/户也可实现规模经营,饲养牛的数量应该在30-39头/户,可以实现规模经济。要达到小康社会的标准,牧民最好的选择是饲养120只羊,建设160m2棚圈,承包300天然草地,10亩人工草地,可初步达到小康社会水平。
|
|
|
|
1 |
翁森红,李博;以牲畜摄取行为决定植物种的选择和放牧管理方法[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
2 |
尚占环,姚爱兴;国内放牧管理措施的综述[J];宁夏农林科技;2004年02期 |
3 |
许英民;楚春玲;;雏鹅与中鹅的放牧管理及注意事项[J];农村养殖技术;2006年16期 |
4 |
许英民;楚春玲;;雏鹅与中鹅的放牧管理及注意事项[J];水禽世界;2006年05期 |
5 |
高娃;邢旗;;加拿大草地可持续管理技术的主要方法 赴加拿大放牧管理派驻实习体会[J];内蒙古草业;2008年04期 |
6 |
王洋洋;;牛立秋后放牧管理注意啥[J];农村养殖技术;2010年16期 |
7 |
杨红善;周学辉;苗小林;常根柱;;牧区放牧管理传统乡土知识挖掘[J];草业与畜牧;2011年05期 |
8 |
K.R.Drew;周世朗;;鹿的放牧管理——在草地上的采食量[J];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1985年01期 |
9 |
宋承汉;皮南林;;日本草地试验场放牧管理综合实验室参观侧记[J];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1986年05期 |
10 |
李若宝;黎国荣;张吉祯;;精心放牧管理 滩羊两年三茬羔[J];甘肃畜牧兽医;1987年03期 |
11 |
司俊杰;学习国外草地放牧管理技术 发展我县畜牧业经济[J];新疆畜牧业;1993年01期 |
12 |
夏景新,常会宁,李志坚,左海涛;刈牧对牧草分生组织的影响及其与放牧管理的关系[J];中国草地;1996年04期 |
13 |
马永平;鸭群的放牧管理[J];养禽与禽病防治;1999年07期 |
14 |
耿凤琴;俄猪放牧管理经验[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3年03期 |
15 |
董鲜;;肉牛全放牧管理技术可改善土壤肥力初报[J];养殖与饲料;2008年11期 |
16 |
段庆伟;李刚;陈宝瑞;张宏斌;杨桂霞;辛晓平;王佳宁;龚吉蕊;张新时;;牧场尺度放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17 |
L. Roy Roath;王国钟;;动态规划在短期放牧管理决策上的应用[J];内蒙古草业;1988年04期 |
18 |
赵刚,朱芳贤,张继才,魏淑明,唐冲,杨国荣;师宗畜牧场肉牛放牧管理日程研究及应用[J];云南畜牧兽医;2003年03期 |
19 |
W.D.Willms,赵萌莉,韩国栋;放牧管理策略(英文)[J];草业科学;2004年12期 |
20 |
任继周;侯扶江;胥刚;;放牧管理的现代化转型——我国亟待补上的一课[J];草业科学;2011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