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冷冻胚胎所涉法律问题解析
【摘要】: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噩耗,如:煤炭的大量燃烧以及车辆尾气的排放造成空气质量的严重污染,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一些食品生产者唯利是图使得食品安全存在重大隐患,电子产品以及网络游戏种类不断增多对人身体的辐射,为适应物价不断上升的社会,不得不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这些负面影响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自身正常的生殖和发育。根据我国卫计委统计的数据表明,我国2016年大约有4500万不孕不育患者,而且每年以数十万的速度递增,不孕不育率达15%,但在二十多年前,我国育龄人口总数中不孕不育率仅为3%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胚胎移植技术不断走向成熟,越来越多的不孕不育患者通过该技术实现了他们的生子梦。2014年发生在江苏宜兴的人体冷冻胚胎纠纷案,引起了社会对于人体胚胎的法律属性、继承等一系列问题的大探讨。对冷冻胚胎如何处置问题不仅引起了法学领域的关注,而且也成为伦理领域关注的焦点。如何界定人体冷胚胎的法律性质,冷冻胚胎权利人的权力行使规则,以及冷冻胚胎能否适用继承法的规定等问题都给司法裁判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以江苏无锡冷冻胚胎纠纷案为例,分四部分对本案进行深入剖析: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江苏无锡冷冻胚胎纠纷案,作为我国首例人体冷冻胚胎纠纷案例,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通过对一审法院(宜兴市人民法院)与二审法院(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所作出的判决进行解读,归纳出本案的争议焦点。第二部分对理论界关于人体冷冻胚胎的法律属性存在的不同学说(主体说、客体说、折中说)进行总结概括,对本文支持客体说的主张进行阐述。关于冷冻胚胎的继承问题,本文在认同冷冻胚胎可作为遗产的基础上分析继承人对冷冻胚胎所享有的受限制的权利。第三部分对无锡冷冻胚胎案纠纷案法律适用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讨论,以及对一审、二审的判决结果进行评析。在法律规定空白时法院该如何判决,对相关的法律作出何种解释,如何更好的实现法理与情理的结合。第四部分通过对无锡冷冻胚胎纠纷案的争议焦点进行分析,总结与争议焦点有关的法律制度以及完善建议,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人体冷冻胚胎法律规制的建立提出自己的观点。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