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浮”与“沉”的名利场
【摘要】:近年来,随着资本力量的介入,“粉丝数、发表数、转发数、评论数、点赞数”愈发成为了判断微博用户基础影响力的标准。“用户=流量=金钱”的流量变现原则,推动着网络大V通过内容生产方式来吸引社会公众的注意力,提升自身价值从而创造出经济效益。但微博作为开放的社交媒体平台,为网络大V创造流量变现机会的同时,其生产的内容也将受到来自社会公众的监督。网络大V生产积极的、具有话题性的内容,有利于吸引更多社会公众关注,扩大自身粉丝群体规模,提升自身商业价值及流量变现能力,从而创造上“浮”空间。一旦网络大V生产的是消极的、具有争议性的内容,将受到社会公众甚至主流媒体的质疑和批评,对其社会形象造成不可扭转的负面影响,商业价值跌落甚至丧失,从而使个人发展遭遇“沉”底。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通过分析“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事件中社会公众对翟天临态度的急速转变,论证微博平台作为网络大V追名逐利的重要舞台,既能为网络大V创造“名利双收”的双赢局面,也将其放置在最大视角的社会公众监督下,而这对于网络大V塑造自身形象的成败具有极强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