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厉河流域土壤侵蚀与水文—地貌过程变化的GIS辅助模拟
【摘要】:土壤侵蚀是发生在地表的水文-地貌过程。当前,人类活动加剧的土壤侵蚀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威胁着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半干旱区,农业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黄土高原是人类活动加剧土壤侵蚀,从而使经济受损的一个极端例子。本研究重点利用GIS辅助土壤侵蚀模型对黄土高原西部的祖厉河流域的土壤侵蚀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基于四个尺度(1∶250,000,1∶50,000,1∶10,000,and 1∶5,000)的数字高程模型和USPED模型计算的土壤侵蚀结果对比表明,1∶50,000的数字高程模型与更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提供了几乎一样的用以估算土壤侵蚀所需的地形信息,而1∶250,000的数字高程模型,由于过低的估算了细沟侵蚀和片蚀,从而过低的估算了土壤侵蚀的总量。
(2)由于降水是土壤侵蚀最重要的驱动因子,土壤侵蚀计算的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各站点的降水观测数据进行正确的空间插值。我们的实验表明1阶趋势的Ordinary Kriging插值方法可以很好的反映祖厉河流域的多年平均降水的空间分布,而在进行高程校正后,空间插值的精度可以进一步得到提高。
(3)高泉沟小流域(祖厉河流域内的一个小流域)小区观测的径流和土壤侵蚀对比表明,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都存在着显著差异。相同条件(降水,地形)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产生径流的大小顺序依次为:荒地农田休耕地草地疏林地灌木。然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产生侵蚀的大小顺序不同于径流,其顺序依次为:农田荒地休耕地草地疏林地灌木。这直观表明,通过调整土地利用可以控制土壤侵蚀。此外,不同的农作物类型(小麦、土豆,扁豆等)产生的径流和侵蚀也有差异。高泉沟的观测数据还表明,不同坡度的农田产生的径流和侵蚀是非线性的。对于草地(紫花苜蓿)类型,凹坡相对于其它坡型(凸坡,S型,直线坡)最容易产生径流和侵蚀。观测数据还进一步证实了在草地条件下,径流和侵蚀与植被的覆盖度密切相关,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这种影响更为明显。
(4)对比LISEM对高泉沟小流域1992/08/29和1993/07/20场次降水观测结果和模拟结果表明,LISEM可以用来进行黄土高原径流和土壤侵蚀的模拟计算,并且模型在高强度降水条件下效果更好。对LISEM模型的敏感性分析表明,较高的前期土壤含水量和较低的饱和水力传导率非常敏感。
(5)本研究还利用修正的区域尺度的土壤侵蚀模型SEMMED对祖厉河流域的土壤侵蚀进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P931
|
|
|
|
1 |
罗志军;张俊;;土壤侵蚀模型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7期 |
2 |
许月卿;邵晓梅;;基于GIS和RUSLE的土壤侵蚀量计算——以贵州省猫跳河流域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
3 |
范丽丽;沈珍瑶;刘瑞民;;基于GIS的大宁河流域土壤侵蚀评价及其空间特征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
4 |
王协康,方铎;土壤侵蚀产沙量的人工神经网络模拟[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
5 |
陈楠,林宗坚,李成名,汤国安,徐增让;1∶10000及1∶50000比例尺DEM信息容量的比较——以陕北韭园沟流域为例[J];测绘科学;2004年03期 |
6 |
范德江,孙效功,杨作升,郭志刚;沉积物物源定量识别的非线性规划模型——以东海陆架北部表层沉积物物源识别为例[J];沉积学报;2002年01期 |
7 |
王硕儒,范德江,汪丙柱;岩相识别的神经网络计算[J];沉积学报;1996年04期 |
8 |
穆宏强,夏军,王中根;分布式流域水文生态模型的理论框架[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9 |
魏兴萍;赵纯勇;杨华;;基于GIS的小流域土壤侵蚀评价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10 |
周贵云,刘瑜,邬伦;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水系提取算法[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年04期 |
|
|
|
|
|
1 |
李士成;宁南黄土丘陵区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3年Z1期 |
2 |
胡大鹏,王铮,项静恬,余素明;利用统计方法对土壤侵蚀中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程度的比较[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4年02期 |
3 |
张丽萍;吕梁山土壤侵蚀成因规律及发展趋势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
4 |
史培军,刘宝元,张科利,金争平;土壤侵蚀过程与模型研究[J];资源科学;1999年05期 |
5 |
雷廷武,邵明安,李占斌,王全九;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及其在中国发展的考虑[J];水土保持研究;1999年02期 |
6 |
薛鲍;我校举办土壤侵蚀与生态重建国际学术研讨会[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
7 |
石山;为土地解毒——我国农业地质的发展与前景[J];今日国土;2004年07期 |
8 |
蔡炳贵,程海,侯居峙,刘宏,王国安,刘东生;云南石林地区土壤侵蚀的石笋记录与现代观测[J];第四纪研究;2005年02期 |
9 |
杨桂红;沈英浩;;略论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13期 |
10 |
刘武雄;;高速公路建设中取料场弃土场土壤侵蚀防治措施[J];科技资讯;2008年3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