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呼伦贝尔草原牧草生长的影响
【摘要】:呼伦贝尔草原属中温带大陆季风气候。近年来,在全球性的气候异常、牧区人口过快增加的背景下,90%的天然牧草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气侯变化是诱发草原退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分析气象要素的分布特征、时空变化规律对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从呼伦贝尔草原的气象要素(气温、降水等)变化特征出发,利用50多年(1951—2004年)的气象资料和牧草监测数据,分析了该区域的气温、降水构成特征及变化规律,利用相关系统和积分回归的分析方法,定量寻找气象因子对牧草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气候变暖的前提下,气温升高,牧草返青期提前。资料表明,近10年牧草返青期平均提前7—12天,尤其是在牧草生长期,温度升高,牧草生长加快,牧草生长高度增加,牧草的生长期在缩短,再生草生长时间延长。
通过对降水变率的统计表明:一年中春季降水变率最大,夏季最小,说明了春季干旱较频繁,对牧草返青生长十分不利。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多集中在温暖季节,具有雨热同季的特点,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但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农作物生长发育缓慢,往往导致牧草在秋季霜冻前不能成熟。
天然草地牧草生长发育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牧草的发育期和干物质累计年际间和年内有明显的变化。利用多年牧草观测资料,分析了影响草地牧草的主要气象要素并建立了呼伦贝尔草原主要牧草物候发育和干物质累积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S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