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文学“挪用”问题研究

荆曼  
【摘要】: 在重新审视历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挪用”来增补历史,“挪用”是实现“增补”历史和重建历史的前提手段和实现方式,也是联系历史、文本和主体之间的重要渠道和途径。作为新历史主义的一种理论和实践,它本身就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挪用”这一理论术语的诞生使得历史现实与文学文本诸要素之间的社会能量的流通得到了理论上的说明和肯定,在文学的意义生成问题、文本的历史性与历史的文本性关系问题、传统与创新问题等方面极大丰富着新历史主义理论和实践。 本文力求对“挪用”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建构。笔者尽其所能地对“挪用”这一理论术语作了细致的研究和阐释,探究和分析“挪用”的来源、“挪用”的表现形式、“挪用”的类型、“挪用”的重要作用及不足,从而彰显“挪用”的理论价值和本质诉求。这对于完善新历史主义、丰富当代文学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积极作用。 本文认为新历史主义的“挪用”不是重复被动的“复制”、“粘贴”和抄袭,也不是完全扭曲、颠覆的臆断和消解。新历史主义不主张简单的重复和没有意义的抄袭。抄袭不是新历史主义的理论追求,甚至有悖于新历史主义的主题宗旨,而是一种互动互渗的积极的重读、重写和建构。“挪用”实现了文学文本、历史现实和意识形态之间社会能量的“商讨”和“交换”,打通了领域之间的隔阂壁垒,使其彼此相互影响、交流和塑造。在对待新历史主义理论资源的“庞杂”和“匮乏”并存的困境问题上,我们必须尽快做好它对其它理论的吸收整合工作,建立具有独立品格的新历史主义理论,使“挪用”得到合理合法的地位,在重复和反讽之间实践其协调、辩证、统一的积极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茂华;;安克斯密特的历史主义更新论[J];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03期
2 李明明;;历史与文本的巧妙结合——对多可托罗《进军》的新历史主义分析[J];名作欣赏;2011年23期
3 魏笑玲;陈惠良;;迷失的伦理与价值——《世界之都》的新历史主义解读[J];邢台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刘松;;南方世家的荣耀与危机——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5 苗园园;;《五号屠场》与历史共舞[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9期
6 鲁素琴;;元帅市长的风采——《陈毅市长》评析[J];青年文学家;2011年09期
7 肖锦龙;;格林布拉特与新历史主义莎剧批评[J];文艺研究;2011年07期
8 申晓虎;;文化的挪用:西南少数民族信仰变迁中的基督教影响[J];民族学刊;2011年02期
9 杨旭;;网络互文性与新历史主义[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10 尹小勇;;读图与挪用的娱乐化[J];美术大观;2011年07期
11 刘松;;知识分子的自我塑造与反抗——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12 高倩;;论托尼莫里森对黑人妇女历史的书写[J];文学教育(上);2011年08期
13 王西强;张笛声;;新历史主义叙事的模范文本——《丰乳肥臀》叙事视角分析[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4 王茹花;张宝林;;新历史主义批评视野中的美国战争小说[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15 黄强;;论格非的新历史小说《敌人》[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16 张智义;;多克特罗和他的长篇小说创作[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17 张龙;陈悦言;;在穿越中触摸生命的温度——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的“新历史主义”解读[J];中国电视;2011年07期
18 黄薇;;芬芳的玫瑰悲伤的恋歌——《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新历史主义解读[J];青年文学家;2011年08期
19 赵坤;;文学史的历史分期与客观性问题[J];江汉论坛;2011年07期
20 周霞;李昌银;;谁能撼动上帝的权威——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路得记》[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新;;菲利普罗斯:新历史主义的实践者——《反美阴谋》的新历史主义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2 顾婧;;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重新思考《反美阴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3 马相武;;历史写作中的“新历史”与“后现代”[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4 王政;;由葛林伯雷论及中国古代“文化诗学”[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5 杨颖;;关于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一点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6 汤亚汀;;文化研究语境下的音乐人类学:兼论音乐人类学与音乐学的范式差异[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7 卢翎;;走进历史的深处——论杨显惠“夹边沟”系列小说[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8 陆贵山;;文学研究的综合与创新[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冯雷;;“佳期已过”的记录与慨叹——论王夫刚的诗[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王夫刚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朱安玉;;论当代文学批评的历史化潮流[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仰智;应然存在的已然追问[D];河南大学;2004年
2 黄健;穿越传统的历史想象[D];浙江大学;2008年
3 刘永春;在后现代性的地平线上[D];山东大学;2005年
4 傅洁琳;格林布拉特新历史主义与文化诗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陈世丹;库尔特·冯内古特对现实世界与小说世界的解构与重构及其新历史主义倾向[D];厦门大学;2002年
6 张秀娟;断裂性问题与新历史主义[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谷红丽;新历史主义和文化唯物主义批评视角下诺曼·梅勒的作品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8 盖建平;早期美国华人文学研究:历史经验的重勘与当代意义的呈现[D];复旦大学;2010年
9 王春云;小说历史意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蒋青林;历史话语世界的精魂[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荆曼;文学“挪用”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李梓云;新历史主义—从中心到边缘的文化叙述与中国文学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丁慧;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大街》[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闵洁;从新历史主义视角解读《觉醒》的历史必然性[D];河北大学;2010年
5 李庚敏;心灵的布鲁斯[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童业富;历史的另类书写[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艳;个人记忆中的历史[D];苏州大学;2005年
8 李慧;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D];山东大学;2006年
9 李曙光;《午夜之子》的新历史主义解读[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康建伟;新历史主义与年鉴学派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通讯员 荣凌 本报记者 谷萍;国企资金是怎样被挪用的[N];检察日报;2000年
2 刘东方;也说“新历史主义”[N];中国文化报;2006年
3 贺绍俊 评论家;小说本无凡圣之分 好看就行[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4 ;两亿多挤占挪用基金回了家(上)[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2年
5 ;两亿多挤占挪用基金回了家(下)[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2年
6 记者 杨霞;广东多项资金被挪用挤占[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7 记者 王炽 王雷鸣;挤占挪用专项资金问题突出[N];人民日报;2000年
8 胡士森;学校挪用保险金 保险公司要担责[N];法制日报;2001年
9 记者 张春红;挤占挪用的社保基金已基本收回[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2年
10 ;依法严惩挤占挪用保险金行为[N];中国保险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