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绩效评价组织模式分析及创新研究
【摘要】:
当今社会的复杂性、多元性和分散性与以往任何社会相比都急剧增加,政治民主化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要求政府的绩效承诺,由此促使政府绩效评价成为公共管理活动关注的焦点,并贯穿于公共部门改革的整个过程。总体而言,我国在引进绩效评价推进行政改革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不断的进展,但由于缺乏整体的战略规划、统一的政策指导以及规范的组织管理原则,致使我国政府绩效评价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与我国行政发展的要求相去甚远。其中尤为关键的是尚未形成一套规范化、制度化的绩效评价体系,而组织模式又是这个体系的重中之重,因而构建规范的、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组织模式便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以国内外典型的政府绩效评价为例,对基于不同价值取向及目标体系的组织模式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研究其特点及运行机制,并以公共治理和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为指导,凝炼出支撑公共治理和服务型政府的绩效评价组织管理原则,构建出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组织管理的理论框架,以期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同时立足于我国行政发展状况,在对绩效评价组织模式创新的现实约束条件及原则进行界定的一般性分析基础上,以战略性视角创新出适合我国政府绩效评价的组织模式——绩效联盟(GPA),为我国政府绩效评价提供一种可行的组织运行框架。政府绩效包含着多元甚至是相互冲突的目标,对于多元目标的选择和权重排序往往受到价值观和利益因素的干扰而难以形成共识。观念传统和制度结构演进的路径依赖会不断强调绩效评价的差别性和特质性,因而对不同政府部门设计普适性的评价组织模式具有相当的难度和复杂性。本文构建的绩效联盟模式及理论框架具有其特定的适用性及局限性,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