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控制研究
【摘要】:
群体性事件是指由特定的事件所引发,以寻求共同利益的人为主体,针对政府等权力机关,以积极的方式来表达诉求的行为或活动。我国群体性事件在本质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也存在扰乱社会公共秩序、损毁党和政府形象和诱发严重刑事犯罪等种种弊端,具有相当的破坏性。在我国现阶段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已经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影响我国稳定的突出问题。
公权力行使与公民权利主张的冲突激化往往会引发群体性事件。一方面,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失范的时代背景下,利益分化和对立加剧,弱势群体的权利和利益受到忽视或侵害,处境艰难。另一方面,我国民主监督机制尚不健全、执法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公权力滥用现象较为普遍,并且公民利益诉求渠道不畅通,以致积怨逐步加深。另外,公民法律意识淡薄也制约了民众通过正确途径解决争议的可能性。
依法治国是我国根本的治国方略,群体性事件的治理也必须遵循法治的原则。将群体性事件纳入法律控制的范畴,不仅要求在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过程中,以政府为主导的有关公权力主体要杜绝滥用警力现象,以及采取妥善的现场应对方式避免事态升级;而且要求根据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规范公权力运作、坚持政府信息公开、扩大公众参与、畅通公民权利救济渠道以保障公民合法权利,从源头上铲除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诱因,防患于未然;此外,在群体性事件发生之后,依法对涉案问题和涉案人员进行妥善的处理,就案说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也尤为重要。亦即,实现对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控制,要以法律为基础,以法治理念为指引,从事前预防、事中应对、事后处理三个维度进行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