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绿洲边缘区基于节水的生态环境治理优化模式研究
【摘要】:
民勤绿洲位于石羊河流域下游,北、东、西三面被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包围,年潜在蒸发量约为降水量的24倍,周围荒漠区是中国四大沙尘暴源区之首,是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治理最迫切的地区。
民勤绿洲的生态环境退化过程是在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系统脆弱的背景下,过度的人类活动导致区域水资源逐渐匮乏并引起土壤干旱,天然荒漠植被和人工防风固沙林逐渐衰亡,因此探讨基于节水的生态环境治理优化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对民勤绿洲边缘区的生态环境治理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了基于节水的生态环境治理优化模式-正新模式,并以正新模式及民勤绿洲边缘区宋和、王谋、煌辉、维结、花寨、东云6个具有较好代表的例子为对象,建立多目标决策方案进行了对比评价;计算了实验区及研究区在模式实施前后水量及用水结构的变化,分析了正新模式的实施对水资源的影响;确立了适用于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模式推广前后各指标值用灰色关联投影法进行了分级评价。
计算结果表明,正新模式在总体生态环境评价结果方面明显优于其它模式,新模式下研究区总用水量可减少3811.63×10~4m~3,减少率约为53.9%;灌溉用水所占比例由96.7%降至89.3%,生态用水的比例由0.6%升至4.2%;在将理想生态环境状况评定为Ⅰ级的情况下,模式推广后生态环境状况为Ⅱ级(良好),而模式推广前生态环境状况为Ⅳ级(恶劣)。基于节水的生态环境治理优化模式的实施对研究区生态环境状况有明显的改善趋势。
|
|
|
|
1 |
缪磊磊,王爱民;沙区绿洲人地系统演进探讨——以民勤盆地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0年02期 |
2 |
黄鹄,缪磊磊,王爱民;区域人地系统演进机制分析——以民勤盆地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01期 |
3 |
张红举,陈雪松,曹建廷;民勤盆地地下水供需分析及对策[J];地下水;2004年01期 |
4 |
颉耀文,郭英,矫树春;基于遥感与GIS的民勤盆地荒漠垦殖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4年05期 |
5 |
唐曲,姜文来,陶陶;民勤盆地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及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2004年05期 |
6 |
李忆春,陈发虎;民勤盆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2000年民勤水资源利用调查[J];山地学报;2001年05期 |
7 |
赵强,王乃昂,薛翔燕,李秀梅,胡刚,谌永生;民勤盆地12kaBP以来的沉积旋回[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8 |
许文海;民勤盆地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策研究[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2年04期 |
9 |
张永波;地下水资源最优开采灰色局势决策方法[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4年01期 |
10 |
刘恒,钟华平,顾颖;西北干旱内陆河区水资源利用与绿洲演变规律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盆地为例[J];水科学进展;2001年03期 |
11 |
林迎德;民勤盆地水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及改善措施[J];发展;2001年S1期 |
12 |
魏余广,张荷生;民勤盆地腾格里沙漠边缘地下水开发利用方案及工程效益[J];甘肃地质学报;2000年02期 |
13 |
连宏志;陈亚强;王大庆;;汝州市矿山环境治理初见成效[J];资源导刊;2008年06期 |
14 |
李文鹏;;甘肃省民勤盆地深层淡水及表层咸水成因[J];地质论评;1991年06期 |
15 |
刘金鹏;费良军;;民勤盆地生态环境需水优先次序和需水量[J];生态学报;2009年09期 |
16 |
程斌;李智杰;蔡明科;;民勤盆地地下水开发潜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
17 |
杨庆实;;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18 |
李爱军;伦国星;;石羊河流域民勤盆地深层淡水资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10期 |
19 |
苏春东;冯大伟;包军;;大庆生态环境治理[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2期 |
20 |
郭雪莲;朱锡芬;刘秀铭;毛学刚;吕斌;陈家胜;陈渠;;民勤盆地地下水水-岩作用地球化学模拟[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