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纳米结构的微磁学研究
【摘要】:
我们用微磁学模拟软件研究了磁性纳米结构的静态及动态磁特性,主要研究体系包括环型和线阵列,具体内容和方法如下:
对于环型体系主要研究了三种不同尺寸的体系:1)外半径小的环体系(外半径R=10 nm,内半径r=6 nm,厚度L=2…500 nm),主要研究其剩磁状态为轴向态的磁化翻转过程及高频磁特性随体系厚度的变化。我们分别用软件模拟和基泰尔公式及环的退磁因子计算了体系的磁谱,结果显示磁化率虚部主要由低频和高频两个共振峰组成,发现当L小于或大于某一值时,体系的低频共振峰或高频共振峰的频率值与基泰尔预测的结果相吻合。而当L不在这个范围变化时,其体系的共振峰均偏离基泰尔结果。进一步计算了两个共振频率和它们各自的峰强的加权平均共振频率,得到的结果在整个研究的体系中都与基泰尔预测基本保持一致,我们还讨论了不同的磁性参数对两个共振峰的影响。此外,对于相同尺寸下直角棱柱和圆柱体系的结果进行对比。2)外半径较小的环体系(R=15 nm,r=9 nm,t=2…35 nm),主要研究其不同剩磁状态的相变及共振频率的变化。体系的最稳态随体系厚度的变化依次为:水平态、涡旋态、(H态)和轴向态。研究了不同剩磁状态下环体系的磁谱及其对比分析。3)外半径较大的环体系(R=100 nm,r=50nm,t=10…200 nm),主要研究剩磁状态为涡旋态的环体系的磁谱特性(共振频率、个数和强度)及局域共振峰的识别。当环体系的厚度较小时,环体系只出现一个共振峰对应于体共振模式;当环体系的厚度较大时,体系共振峰的个数增多,包括对应于表面模式的低频共振峰,边缘模式的高频共振峰以及对应于表面和体模式的混合模式的更高频共振峰。
对于纳米线阵列(20×500×-500 nm3,半径R=10 nm,长度L=500 nm,间距d=2.5…30 nm),研究了不同线根数、剩磁状态和线间距对于偶极相互作用的影响,通过改变偶极相互作用的强度和方向来调节体系的共振频率。由于所研究一维纳米线阵列体系的空间不对称,我们分别在两个方向施加激励场进行结果对比。此外,我们还从理论上分析不同剩磁状态对于偶极相互作用的影响及偶极相互作用等效场的空间不对称。
|
|
|
|
1 |
韩奎,李海鹏,吴玉喜,沈晓鹏,黄志敏;Langmuir-Blodgett膜中分子聚集行为的偶极作用模型[J];物理学报;2005年12期 |
2 |
齐琳娜;张寿;;偶极相互作用存在的前提下Kerr介质对系统纠缠度的影响[J];物理学报;2009年07期 |
3 |
韩奎,杨青春,王群,李海鹏;有机分子多层LB膜中聚集体理论和实验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4年02期 |
4 |
张国锋;卜晶晶;;共振和非共振情况下非简并双光子Tavis-Cummings模型中原子与原子之间的纠缠演化[J];物理学报;2010年03期 |
5 |
于清水,蔡志岗,黄旭光,颜星中;极化取向对PMMA-DR1荧光寿命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
6 |
单传家;程维文;刘堂昆;黄燕霞;李宏;夏云杰;;相位退相干对T-C模型中两纠缠原子纠缠度的影响[J];光电子.激光;2008年02期 |
7 |
李勇;王峥;;偶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稳定性分析[J];河南科学;2009年07期 |
8 |
叶晴莹;钟克华;陈小雅;陈水源;黄志高;;量子点磁化动力学行为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9 |
陈雨;隆正文;贺志;李龙武;;双模压缩真空态在Tavis-Cummings模型中量子态保真度[J];量子电子学报;2007年05期 |
10 |
王峥;李勇;郑公平;;准一维偶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中的亮孤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11 |
肖艳,冯倩,陈志高,李永森,曾民勇,黄志高;磁性薄膜自旋重取向行为的Monte Carlo模拟[J];计算物理;2004年01期 |
12 |
衣学喜,孙昌璞;原子间的偶极相互作用对原子的动力学特性及场熵演化的影响[J];科学通报;1996年13期 |
13 |
姚端正,熊贵光;纳米金属颗粒复合物中偶极相互作用的数字模拟[J];计算物理;1997年Z1期 |
14 |
张登玉;原子间偶极相互作用对系统动力学规律的影响[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
15 |
韩秋静;冯志杰;李国立;;三能级λ型原子处在双模圆极化激光场中Schrdinger方程的精确解[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16 |
王英杰;魏冬青;王璐;龚自正;郭永新;;偶极流体的理论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7年03期 |
17 |
袁淑娟;周仕明;鹿牧;;Ni纳米线阵列的铁磁共振研究[J];物理学报;2006年02期 |
18 |
;物理新闻和动态[J];物理;2007年11期 |
19 |
陈雨;孙光宇;周筑文;隆正文;;双模压缩真空态在Tavis-Cummings模型中的原子关联[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
20 |
姜道来;任学藻;丛红璐;廖旭;;非旋波近似下两纠缠原子的纠缠特性[J];光子学报;2010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