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图拉尔根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模式研究
【摘要】:
新疆北部是我国铜镍硫化物矿床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目前具有挑战性的铜镍硫化物矿床找矿远景区。图拉尔根Ni-Cu硫化物矿床是该区新发现的大型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产于康古儿塔格-黄山韧性剪切带的北东段,矿区受控于区域性韧性剪切带之次级断裂构造,断裂构造对该矿床的控制作用极为明显。矿体反相产出,顶部富矿—矿化富集部位有违岩浆型铜镍矿床底部富矿的一般规律。加强对图拉尔根成矿模式的研究,对研究造山带环境中岩浆型Ni-Cu-(PGE)硫化物矿床的成矿规律以及指导今后区内找矿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新疆哈密图拉尔根铜镍硫化物矿床及其成矿镁铁-超镁铁质岩体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该矿床的岩石学、矿物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铂族元素等地球化学方面的深入分析,取得了以下认识:
(1)图拉尔根岩体属铁质超基性岩类,具贫碱、贫钛、低铝和低钙等特征,与黄山-镜儿泉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带岩石化学特征相似。
(2)图拉尔根发育的两个岩体虽然岩相与含矿性不同,由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图、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过渡族元素蛛网图可知1号和2号岩体具有同源性,并具有互补性,两个岩体在深部具有同一个岩浆通道。
(3)图拉尔根岩体的岩浆源区为含有早期俯冲地壳物质的软流圈地幔,地幔部分熔融程度较低,具有偏向钙碱性岩浆演化的趋势。在岩浆上侵就位过程中很少受到上地壳物质的混染。
(4)图拉尔根矿床中的Ni/Pd比值说明在大规模硫化物熔离之前没有明显的硫化物的熔离,这是图拉尔根最终形成了大型Ni-Cu硫化物矿床前提条件。
(5)图拉尔根Ni-Cu硫化物矿床的成矿模式为深部熔离反相复式贯入成矿。在岩浆上侵就位时,构造起了重要作用,最终决定了矿体的产出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