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e11蛋白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及验证
【摘要】:
生物体基因组DNA时常会受到一系列内源或外源DNA损伤试剂的作用而出现DNA断裂。如果DNA双链断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修复,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如染色体缺失,多拷贝染色体等,引起多种人类疾病。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生物有机体形成了一系列DNA损伤修复机制,以应对损伤的DNA。MRN复合物是参与DNA损伤修复的一个关键分子,由Mre11、NBS1和RAD50蛋白组成。研究发现MRN复合物在DNA双链损伤修复、同源重组、非同源末端连接、端粒结构维持、细胞周期检验点激活、DNA复制顺利进行,以及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MRN复合物功能以及其发挥功能的机制的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以Mre11蛋白N端335个氨基酸残基作为诱饵蛋白(Mre11N335),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从黑腹果蝇21小时胚胎cDNA文库中筛选与Mre11蛋白相互作用的分子,从而对其发挥功能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以CG1945酵母菌作为宿主菌,通过SD-T-L-H-3AT营养缺陷培养基进行初筛,初筛得到的阳性克隆通过检测p半乳糖苷酶活性进一步筛选,将筛选到的阳性克隆连续涂三次SD-T-L-H-3AT营养缺陷培养板,丢失酵母菌中没有与Mre11N335蛋白发生相互作用的文库质粒。提取酵母菌中的质粒,用通用引物PCR扩增文库插入片段,HaeⅢ酶切PCR产物,根据PCR产物和酶切产物片段大小对克隆进行分组归类,去除重复。将分类后得到的质粒分别转化大肠杆菌,提取质粒,再次进行PCR扩增,HaeⅢ酶切,进一步进行分组归类。将分类后得到的质粒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与果蝇基因的cDNA序列进行比对,将与果蝇基因cDNA序列读码框一致的克隆挑选出来进行体内和体外再验证。体内通过共转AH109酵母菌、AH109酵母菌和Y187酵母菌杂交以及移码突变三个实验来验证。通过体内再验证筛选到五个与Mre11N335蛋白相互作用的基因,分别为CG4035 (eIF-4E), CG1216 (mri), CG4916 (me31B), CG5468 (TweedleM)和CG3140(Adk2)。体外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这五个基因与Mre11N335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CG1216(mri),CG4916(me31B)和CG3140(Adk2)与Mre11N335之间相互作用已经得到证实。
|
|
|
|
1 |
郭英慧;于月平;郑成超;杨国栋;;棉花锌指蛋白GhZFP1相互作用蛋白的酵母双杂交筛选[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0年05期 |
2 |
黄艳;熊英;刘华;孙超渊;李洋;贺俊崎;;PLC-β3与syntrophin蛋白的相互作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0年07期 |
3 |
王敏珍,邱爽,滑玉林,杨帆,沈逸,罗建红;三通道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分析法的优化及其对活细胞内受体复合物组成的分析[J];解剖学报;2005年04期 |
4 |
张建林;思维;赵伟光;黄静;朱应;李雁;章晓联;吴建国;;一种与HBx蛋白相互作用未知蛋白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年06期 |
5 |
矫力;张勇;刘翾;刘秀杰;张照环;王永刚;朱伟;何成;;SNT1与RET之间相互作用的酵母双杂交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
6 |
李欣;陈芳进;刘少君;;神经系统中富含亮氨酸重复结构的蛋白[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17期 |
7 |
胡斯奇;高友鹤;;高危型HPV E6蛋白与宿主PDZ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9年02期 |
8 |
尹肖云;孟元光;杨洁;伍志强;赵亚力;韩为东;;白血病相关蛋白16与角蛋白18相互作用的鉴定[J];生物技术通讯;2009年05期 |
9 |
程翅;罗华友;;C-Jun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年S2期 |
10 |
;国外研究信息[J];微生物与感染;2010年03期 |
11 |
郑红英;燕飞;侯明生;陈剑平;;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及其在植物病毒学研究中的应用[J];病毒学报;2009年04期 |
12 |
张珊;导致心脏猝死的基因缺陷[J];自然杂志;1993年04期 |
13 |
李克;王琳;成军;陆荫英;洪源;刘妍;张玲霞;;乙型肝炎病毒蛋白结合蛋白的研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2年02期 |
14 |
胡丽娟;鲁芳;汪宇辉;刘德松;刘彦友;肖静;朱彬;郭慧玲;万朝敏;王正荣;;酵母双杂交筛选血液中与PERIOD1相互作用的新蛋白[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
15 |
袁传照;吴军;陈德俊;王金山;;肿瘤核酸及其与组蛋白相互作用的高分辨核磁共振研究[J];分析仪器;1984年02期 |
16 |
杨海宁;;人乳头瘤病毒E6蛋白致病作用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1年02期 |
17 |
房师松;董捷;程小雯;吕星;何建凡;逯建华;舒跃龙;;带TAP标签的流感病毒8质粒反向遗传包装系统的初步构建[J];中国热带医学;2008年06期 |
18 |
孙芬芬;高玉龙;高宏雷;祁小乐;潘伟;王笑梅;;鸡贫血病毒VP1、VP2和VP3基因酵母双杂交载体的构建及其自激活活性的鉴定[J];中国兽医科学;2010年02期 |
19 |
苏燕,秦文斌,雎天林;几种鱼类血红蛋白不与人血红蛋白相互作用及其进化意义[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
20 |
蔡伦,薛宏,卢宏超,赵屹,朱小蓬,卜东波,凌伦奖,陈润生;蛋白复合物与相互作用谱和表达谱的相关性分析[J];科学通报;2003年1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