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hrelin基因多态性与甘肃汉族、回族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
研究目的
1.分析甘肃地区汉族和回族人群Ghrelin基因Arg51Gln和Lue72Met位点多态性的分布;
2.探讨Ghrelin基因多态性与甘肃地区汉族、回族2型糖尿病以及胰岛素抵抗、血压、血脂等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对象和方法
对象
汉族病例组(T2DM)113例(男58例,女55例),平均年龄56.68±13.84岁,对照组(NGT)106例(男58例,女48例),平均年龄55.11±14.98岁;回族病例组(T2DM)137例(男71例,女66例),平均年龄53.80±11.90岁,对照组(NGT)112例(男68例,女44例),平均年龄54.29±14.59岁。研究对象彼此间无血缘关系。2型糖尿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诊断标准,对照组均为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成年人,均排除严重心肝肾疾病。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研究对象Ghrelin基因第2外显子上Arg51Gln和Leu72Met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同时进行人体测量学、血压(B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肌酐(CR)、尿酸(UA)等相关实验室指标的检测,计算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p细胞功能(HOMA-β)。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
1.甘肃地区汉族、回族人群均存在Ghrelin基因Arg51Gln和Leu72Met位点变异;
2. Ghrelin基因Arg51Gln和Leu72Met的基因型GG、GA、AA和CC、CA、AA;等位基因G、A和C、A的频率在汉族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回族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Ghrelin基因Arg51Gln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在汉族、回族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3.在汉族、回族2型糖尿病组,GA+AA基因型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GG基因型者;而对照组,GA+AA基因型者TC高于GG基因型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4.在汉族对照组,CC基因型者TC高于CA+AA基因型者;在回族2型糖尿病组,CC基因型者TC高于CA+AA基因型者,而对照组,CC基因型者TC、LDL-C均高于CA+AA基因型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结论
1.甘肃地区汉族、回族人群均存在Ghrelin基因Arg51Gln和Leu72Met位点变异,并且Arg51Gln位点多态性在不同民族的分布频率不同;
2. Ghrelin基因Arg51Gln和Leu72Met突变与甘肃汉族、回族2型糖尿病无关;
3. Ghrelin基因Arg51Gln和Leu72Met突变与血脂紊乱有关。
|
|
|
|
1 |
毛微波;Ghrelin,一个促生长激素分泌及调节能量代谢的新多肽[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2年03期 |
2 |
张昭馥,臧贵明,付芳婷,赵丽,赵云涛,张肇康;血液透析患者血浆Ghrelin测定的初步分析[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2年01期 |
3 |
李华琦,童南伟;促生长激素分泌的新多肽——Ghrelin[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3年05期 |
4 |
张昭馥,臧贵明,付芳婷,赵丽,赵云涛,张肇康;血液透析对血浆Ghrelin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9期 |
5 |
张兴平,陈庆伟;Ghrelin与慢性心力衰竭[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5年06期 |
6 |
Avsian-Kretchmer O;林益华;;肥胖抑素与Ghrelin[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年02期 |
7 |
付晓辉,刘戈力;ghrelin影响机体肥胖和能量平衡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4年S1期 |
8 |
张兆然;魏良洲;杨林;孔心涓;田字彬;;2型糖尿病大鼠Ghrelin表达及与胃排空关系[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
9 |
窦家庆;章秋;;Ghrelin与骨质疏松[J];安徽医药;2009年07期 |
10 |
瞿春梅,杨刚毅,李伶,唐毅;2型糖尿病及其酮症患者血浆Ghrelin水平改变[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年05期 |
11 |
程秀芝;;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预防及其心理护理[J];工企医刊;2006年02期 |
12 |
余跃;王巧民;;Ghrelin与胃肠运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年23期 |
13 |
于淑清;;延长哺乳期与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相关联[J];国外医学情报;2006年12期 |
14 |
江军;邹爱东;;糖尿病用药误区与用药安全[J];中国疗养医学;2007年12期 |
15 |
;最新发现[J];中国保健营养;2008年05期 |
16 |
余群;;诺和锐30特充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8年34期 |
17 |
李长玉;林俊平;邓玲;;糖尿病治疗进展知多少[J];家庭医学;2009年05期 |
18 |
杨月欣;王红伟;;合理消费食糖有益身体健康[J];中国防伪报道;2010年05期 |
19 |
戴厚永;汤日宁;马坤岭;;应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建立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模型[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年04期 |
20 |
利夫施茨;李卉;;糖尿病女性的生育问题[J];糖尿病天地(临床);201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