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晶薄带成型机的研制
【摘要】:
本论文针对非晶薄带成型设备的特殊性,从非晶薄带的性能及加工工艺要求入手,提出了一整套设计思路。并对薄带制备总体系统的构成、薄带成型设备的结构等作了简要的论述。
其中,对薄带制备系统中的核心部件之一非晶薄带成型机中主要、关键技术指标作了详细的计算和说明。在实际计算说明过程中,重点利用机械动力学的原理,对转动辊子和辊子支撑部件所组成的系统中不平衡质量引起的振动响应作了模型化处理,并进行了较严格地定量计算,提出了具体的平衡精度级别要求。
同时,为提高非晶薄带成型机的制造、加工、安装精度,对其中的几种关键、重要工艺过程采取了相应的特殊工艺措施,保证了设备的总体精度,得到了比较理想的结果。
除此而外,在非晶薄带成型过程中的诸多工艺影响因素中,对转辊辊面转速控制、冷却水流量控制等提出了比较具体电气控制方案,并进行了总体系统计算机控制方案的初步探讨、分析和讨论。
通过上述方法和措施,完成了非晶薄带成型机的研制,并部分地得到验证。经试验,该设备达到了的使用要求,可作为实验室和小批量生产非晶薄带的设备。但在研制过程中,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由此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今后该类设备的设计和研制提供了依据。
|
|
|
|
1 |
高国良;用粘结工艺制造非晶薄带迭层片[J];上海钢研;1989年04期 |
2 |
石松耀,陶志刚,华子先;气流界面层对急冷的FeNiMnB非晶薄带表面质量及磁性的影响[J];物理;1982年01期 |
3 |
;非晶薄带作变压器铁芯辅助材料[J];金属功能材料;1999年04期 |
4 |
王承忠
,孙时荃
,石松跃;三种非晶薄带弯曲性能与组织的研究[J];上海钢研;1995年06期 |
5 |
王焕文
,姚雷
,冯淑琴;非晶薄带动态磁性的开路测量[J];钢铁研究学报;1986年03期 |
6 |
;快速退火热处理Fe-Si-B系非晶薄带的磁性[J];金属功能材料;1995年06期 |
7 |
子系;非晶薄带表面氧化膜对其高频磁性的影响[J];金属功能材料;1996年02期 |
8 |
李晓杰,赵铮,闫鸿浩,王金相,张越举,李瑞勇;非晶态合金薄带爆炸焊接界面传热分析[J];爆破器材;2004年03期 |
9 |
陈孝文;张德芬;李德仁;卢志超;周少雄;周桂琴;连法增;;两段式焦耳处理对Co_(71.8)Fe_(4.9)Nb_(0.8)Si_(7.5)B_(15)非晶薄带巨磁阻抗效应的影响[J];钢铁研究学报;2006年04期 |
10 |
王哨东
,沈楚英
,汤志华;Fe基非晶薄带淬态表面晶化的形成[J];上海钢研;1994年01期 |
11 |
张德芬;陈孝文;;复合焦耳处理对Co_(68·15)Fe_(4·3)5Si_(12·5)B_(15)非晶薄带巨磁阻抗效应的影响[J];金属功能材料;2006年06期 |
12 |
蒋达国;朱正吼;宋晖;;Fe_(73.5)Cu_1Nb_3Si_(13.5)B_9非晶薄带磁电感效应的影响因素[J];机械工程材料;2009年04期 |
13 |
周凌;高曦;蒋达国;魏世田;;限流电阻对FeCuNbSiB非晶薄带磁感应效应的影响[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
14 |
高国良
,石梅珍;非晶态磁性合金薄带粘结涂层的研究[J];上海钢研;1991年04期 |
15 |
;Fe-Pt-Si非晶薄带晶化后的矫顽力[J];金属功能材料;2007年05期 |
16 |
蒋达国;朱正吼;宋晖;;退火对铁基非晶薄带弹性模量和线膨胀系数的影响[J];机械工程材料;2009年03期 |
17 |
郭贻诚;张连生;张维诚;;非晶薄带的磁性和晶化动力学研究[J];贵金属;1981年04期 |
18 |
王晓军,陈学定,俞伟元,王晓丽,林钢,夏天东;估算单辊甩带法制备镁基非晶薄带的冷却速度[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
19 |
郑国态;蒋达国;;Fe_(73.5)Cu_1Nb_3Si_(13.5)B_9铁基非晶薄带巨磁电感效应的影响因素[J];机械工程材料;2010年06期 |
20 |
蒋达国;黄坚革;;Fe_(78)Si_9B_(13)非晶薄带的巨磁阻抗效应[J];机械工程材料;201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