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道式污水泵叶轮三维设计及水力模型开发研究
【摘要】:
围绕双流道污水泵叶轮的三维设计方法、基于Pro/Engineer二次开发的双流道叶轮三维参数化设计程序,和双流道污水泵内部主要过流部件叶轮与蜗壳耦合的全通道数值模拟,本文展开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
1.对常用的双流道污水泵叶轮图纸的表达方法进行了研究,发现存在平面图上与轴面图中的流道断面投影结果不一致的问题。断面形状为沿对称轴对折的椭圆,此对称轴始终垂直于轴截面,则其方向与平面图上的流道中线无关。因此,传统中认为其垂直于平面图上的流道中线而确定的截面尺寸并不符合实际的投影关系。这就是传统设计中经常出现的双流道叶轮平面图、断面面积与叶轮木模三者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建议在双流道污水泵叶轮设计时,平面绘型应作为初步设计,然后在三维造型中确定其余参数,由三维造型来生成平面绘型,以保证设计与木模一致。
2.双流道污水泵叶轮形状比较特殊,不同于一般离心泵,造型方法尚有待探讨。在Pro/ENGINEER中进行双流道叶轮三维造型的方法如下:用投影方法生成空间流道中线,并作为内流道的原始轨迹,各断面形状作为混合用截面,使用扫描混合命令形成内流道;按内流道中线规律,延长内流道中线到叶轮外径,用投影得到的空间曲线作为外流道原始轨迹,按外流道截线位置放置适当截面,由扫描混合命令形成外流道。叶轮在二维绘型图转化为三维造型时,可能会出现无法形成有效内流道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给出了调整措施。
3.研究了在Pro/E中直接进行叶轮的三维设计方法。
4.双流道叶轮设计中,平面流道中线普遍使用变异阿基米德螺线。推导了平面流道中线采用变异阿基米德螺线时,流道中线出口角与包角、变异系数之间的关系式,为设计中控制流道中线出口角提供了依据,解决了传统设计法中采用变异阿基米德螺线作为平面流道中线时,无法事先确定流道中线出口角的难题。
5.推导了变异阿基米德螺线法线方向到叶轮外圆距离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确定内流道出口点的解析方法。
6.使用所提出的叶轮三维设计方法,编写了基于Pro/E二次开发的双流道污水泵叶轮三维参数化设计程序。用户可直接输入参数得到叶轮流道的三维造型,为叶轮的CFD数值模拟和NC(Numerical Control简称数控)制造提供了基础。在造型前可预览轴面图和平面图,初步筛选设计方案;在外流道造型前,可检查有效内流道是否形成,并提供了修改模块以改善内流道造型。该程序还可交互地修改截面积变化规律曲线以及外流道壁厚规律,能够灵活地控制叶轮流道造型。并采用该程序设计了双流道污水泵叶轮QW950-15-55。
7.基于有限体积法,采用SIMPLEC算法及标准κ-ε两方程湍流模型,对双流道污水泵QW950-15-55的主要过流部件内部流场,作了全通道定常流动数值模拟。模拟了包括设计工况在内的11个工况,捕捉到双流道叶轮及蜗壳内部流动的一些典型特征,重现了一些重要的流动现象,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办法。
8.由山东双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样机,经过试验测定,额定效率达到85.33%,而目前国产泵的各种叶轮形式的污水泵,排出口径为300mm的,效率在74%~83%之间。
9.数值模拟得到的预测特性与样机试验结果比较表明,两者吻合较好,说明CFD计算结果是可靠的,可作为进一步完善设计提高性能的依据。
|
|
|
|
1 |
丛小青,袁寿其,袁丹青;半开式污水泵叶轮设计方法的探讨[J];排灌机械;2001年06期 |
2 |
黄建行;林颖;刘其洪;;基于Pro/E二次开发的叶轮参数化设计[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0年02期 |
3 |
黄经国;污水泵叶轮设计与性能特点漫谈[J];水泵技术;2003年02期 |
4 |
王准,施卫东,叶忠明,成立,刘厚林;涡旋前伸式双叶片污水泵设计与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05年06期 |
5 |
万明琦;;设计人员谈污水泵和泥浆泵[J];机电设备;1992年02期 |
6 |
高星林;离心式污水泵的新型密封形式[J];节能技术;1996年01期 |
7 |
马军;陈长江;;“烟大”轮火车舱污水泵自吸的改进[J];中国修船;2009年01期 |
8 |
赵丹峰;王胜军;;污水泵用软填料密封改造[J];化工机械;2008年04期 |
9 |
郭晓梅;王铁流;丁明明;;基于MDT污水泵水力设计CAD系统开发[J];煤矿机械;2009年10期 |
10 |
周守权;国产大流量潜式污水泵在给水工程中的应用[J];浙江建筑;1997年01期 |
11 |
刘秀雯;含油污水泵轴封改造[J];中国设备工程;2005年06期 |
12 |
邢洪魁;DH-MSQ型污水净化器研制及应用[J];节能与环保;2005年08期 |
13 |
曹卫东;施卫东;朱荣生;;污水泵水力设计方法及统计规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年12期 |
14 |
杨逢涛;陈君;卢海燕;;浅析几种污水源热泵系统利用的形式及特点[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24期 |
15 |
唐敦兵,李东波,窦万春,黎成勇,张世琪;图素拼合参数化设计[J];机械设计;1998年07期 |
16 |
夏琪,蔡敏;AutoCAD中基于超图约束驱动参数化设计的实现[J];工程设计;2000年04期 |
17 |
谢庆森,林俊聪,黄艳群;基于Pro/Engineer二次开发的自行车参数化设计[J];机械设计;2005年10期 |
18 |
韩伟娜;李东阳;王冰;;基于Autodesk Inventor的零件系列化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年05期 |
19 |
惠烨;李翔;王长浩;张富平;;基于SolidWorks的包装容器结构参数化设计[J];包装工程;2007年12期 |
20 |
张劲松;;基于UG/OPEN GRIP的系列化钢板弹簧参数化建模[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8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