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草甸沙化过程中生物结皮藻类组成及分布的变化
【摘要】:
我国沙化最为严重的地区多发生在北方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沙化促使原有脆弱的生态环境条件不断恶化,导致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量不断减低,造成可利用土地资源的大量丧失。在这些地区,高等植被的覆盖不足30%,而70%以上的广大范围内则覆盖着以藻类、地衣、菌类、苔藓等隐花植物为主形成的生物结皮。
生物结皮的存在增加了干旱区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对土壤的稳定性、固氮能力、土壤肥力、地貌和水分循环等都有重要作用。但在过去三十多年生物结皮的研究也大都集中在宁夏沙坡头等地区,而对世界地三极——青藏高原来说,此类研究还鲜为人知。但近年来随着青藏高原牧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超载过牧现象十分严重,草地发生大面积退化。如任其发展,则青藏高原甚至会发展成为我国第四个沙尘源。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发生在青藏高原的生物结皮将可能不同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情形。对该区域的生物结皮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将针对高寒草甸沙化问题,以时空替代法展开生物结皮中藻类种类组成及分布的变化的基础性研究,填补有关青藏高原生物结皮研究的空白,从而为进一步的生物结皮理论研究和沙化治理提供基础资料。
本研究通过对甘肃省玛曲县草原沙化地区生物结皮的野外考察、采样、实验室培养、种类鉴定,首次对该地区藻类的种类组成、生态分布等特征作了初步的调查研究。
本文研究内容:
1.摸索出了一套合适生物结皮研究的实验方法;
2.对采样地藻类进行了培养和鉴定;
3.筛选出了三种适合当地藻类生长的培养基。
这些为今后生物结皮藻类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为荒漠藻类的人工培养和野外植入的技术体系奠定了基础。
|
|
|
|
1 |
魏江春;沙漠生物地毯工程——干旱沙漠治理的新途径[J];干旱区研究;2005年03期 |
2 |
张煜星;论荒漠与荒漠化程度评价[J];干旱区研究;1996年02期 |
3 |
林年丰,汤洁;中国干旱半干旱区的环境演变与荒漠化的成因[J];地理科学;2001年01期 |
4 |
张瑞江;方洪宾;赵福岳;曾福年;;青藏高原近30年来现代冰川面积的遥感调查[J];国土资源遥感;2010年S1期 |
5 |
王岷,岳乐平,李智佩,聂浩刚;对荒漠化综合研究中一些基本问题的初步探讨[J];西北地质;2001年01期 |
6 |
邹学勇,董光荣,李森,董玉祥,杨萍,靳鹤龄,张春来,程宏;西藏荒漠化及其防治战略[J];自然灾害学报;2003年01期 |
7 |
周劲松,包浩生;荒漠化及其系统过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6年01期 |
8 |
何绍芬;荒漠化、沙漠化定义的内涵、外延及在我国的实质内容[J];内蒙古林业科技;1997年01期 |
9 |
张奎璧;行动起来 防治荒漠化[J];内蒙古林业;1997年07期 |
10 |
今山;;荒漠化水危机与保水剂[J];科学之友;1999年05期 |
11 |
张丙昌;赵建成;张元明;李文斋;郑云普;;不同生态因子对生物结皮中土生绿球藻生长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07年05期 |
12 |
耕耘;;莫使旱地成荒漠[J];生命世界;2006年09期 |
13 |
董玉祥;人文因子在荒漠化中的作用[J];中国沙漠;1992年01期 |
14 |
孙冷,黄朝迎;西北地区沙尘暴引发的荒漠化问题[J];灾害学;1997年03期 |
15 |
;荒漠化:每年吞掉一个县[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
16 |
杨小平;中亚干旱区的荒漠化与土地利用[J];第四纪研究;1998年02期 |
17 |
杨建森,杨维武;宁夏地区荒漠化现状与治理对策[J];水土保持学报;2002年S1期 |
18 |
王一博,王根绪,沈永平,王彦莉;青藏高原高寒区草地生态环境系统退化研究[J];冰川冻土;2005年05期 |
19 |
和正民;王建超;范景辉;燕云鹏;;基于ArcGIS的青藏高原生态地质环境遥感监测系统[J];国土资源遥感;2006年02期 |
20 |
韩立瑞;我国的土地荒漠化现状、治理及未来[J];生物学教学;199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