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旋转机械转子动力特性研究
【摘要】:
随着电力、航空、机械、石化等工业的飞速发展,各种旋转机械的功率也越来越大、转速越来越高,工作转速甚至达到了三、四阶临界转速以上,这对转子动力学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如何根据实际的转子结构特点,更为合理的分析转子模型、精确的求解临界转速,使旋转机械能够提高效率、保证安全、减少故障和延长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旋转机械的特点,在对现有的集总参数和分布质量数学模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转子动力学数学模型建立的相关原则,对转子-轴承系统进行了合理简化,建立了多支承、多圆盘转子-轴承系统的更符合实际、计算速度更快的混合模型,这种混合模型综合考虑了陀螺力矩、支承弹性、附加臂长等影响临界转速的因素,并采用改进Riccati传递矩阵法对混合模型转子-轴承系统临界转速进行计算。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需求分析,设计了科学合理的算法,基于VB平台,编制了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拓展性强的通用的转子-轴承系统临界转速计算程序。程序采用模块化设计,使功能模块既独立又相互联系,方便后续升级和衔接,并用有理论解和试验解的算例对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用混合模型对转子-轴承系统进行简化,并结合改进的Riccati传递矩阵法对临界转速进行计算,提高了计算结果的精度;编制的通用转子计算软件结果精确,完全能够满足工程应用,对机器的整体设计和安全可靠性分析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
|
|
1 |
吴光豪;旋转机械转子高速与超高速试验装置[J];今日科技;1999年01期 |
2 |
;旋转机械转子系统动态设计仿真集成系统[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1年04期 |
3 |
陆才安;浅论旋转机械转子平衡质量与动平衡机性能评定[J];上海标准化;1994年04期 |
4 |
张新江,高亹;转子-轴承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分析[J];振动、测试与诊断;2003年01期 |
5 |
武新华,张新江,夏松波,韩万金;三轴承支撑不平衡转子非线性动力学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01年03期 |
6 |
武新华,张新江,夏松波,韩万金;600 MW汽轮发电机组转子-轴承系统的非线性振动研究[J];中国电力;2001年04期 |
7 |
孟繁超;宋晓美;;基于Matlab的旋转机械转子不平衡故障诊断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
8 |
张新江,高亹,张勇;打靶法在非线性转子-轴承系统中的应用[J];汽轮机技术;2002年03期 |
9 |
董辛旻;韩捷;石来德;;基于全信息模式的旋转机械信息融合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年02期 |
10 |
张方鸣;;高速模拟转子——轴承试验台研制成功[J];热力透平;1986年03期 |
11 |
洪钟瑜;朱继梅;;转子动力学、模态试验分析技术在提高我国电站设备可靠性中的作用[J];机械强度;1987年02期 |
12 |
郑兆昌,吴南屏;大型转子-基础-土壤系统的动力分析[J];应用力学学报;1992年01期 |
13 |
许庆余,郑铁生,蔡则彪,钟莉;滑动油膜轴承动态特性系数的迭代识别法[J];应用力学学报;1992年01期 |
14 |
顾家柳;;转子系统振动主动控制的目的及对策[J];振动与冲击;1993年02期 |
15 |
赵福安;锥形定位单盘转子巨振的实验研究[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1994年02期 |
16 |
于开平,李进旺,杨利芳,邹经湘;一个新的显式算法及其在转子动力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年05期 |
17 |
张立;张维桢;;ABB转子动力学计算程序简介[J];热力透平;1989年03期 |
18 |
祝长生;非线性转子系统的分叉[J];力学与实践;1997年02期 |
19 |
宿苏英;张义民;李鹤;闻邦椿;;旋转机械转子-机匣系统碰摩的随机响应[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
20 |
刘闯;朱旭勇;卿湘文;;开关磁阻电机转子动力学建模与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