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NO对干旱胁迫下板蓝根抗旱性及药用活性成分的调控
【摘要】:本实验以板蓝根(Isatis indigotica Fort.)为材料,运用盆栽土培试验,结合生物化学和植物生理学的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外源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esside,SNP)处理材料,初步探讨了干旱胁迫下外源NO对板蓝根幼苗生长及抗旱性作用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用HPLC测定不同浓度SNP处理下板蓝根主要药效成分靛蓝的含量有何变化。试验结果表明:
1.本文板蓝根材料,用NO供体硝普钠(SNP)浸种,研究外源NO对干旱胁迫下板蓝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2-2mmol/L的SNP浸种2d对干旱胁迫下板蓝根幼苗生长抑制均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其中以0.5mmol/L的SNP浸种预处理效果最好。10%PEG6000处理后板蓝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都显著低于对照,而用0.5mmol/LSNP黑暗浸种2d后则对干旱胁迫下板蓝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都有显著缓解作用;与未用SNP浸种处理的干旱胁迫下的板蓝根种子相比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提高了58.43%、44.19%、56.71%,差异显著(P0.05)。相对含水量是反映植物体水分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胁迫期间,各处理下板蓝根幼苗根系与叶片含水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与10%PEG6000处理相比,适当浓度的NO处理能缓解干旱胁迫下板蓝根幼苗根系与叶片相对含水量的下降,减少植株的水分丧失,更显著地降低了幼苗的受害程度。
2.用0.2、0.5和1.Ommol/L的SNP处理板蓝根幼苗,均能缓解干旱胁迫对板蓝根幼苗造成的氧化损伤,提高超氧化物酶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其中以SNP0.2、0.5mmol/L处理的幼苗效果显著(P0.05),尤其能显著诱导SOD和POD活性的增高。胁迫1-2d各种酶活性均达到最大值,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开始下降,表明外源NO对酶活性的诱导也有一定的调控范围。
3.外源NO处理降低了干旱胁迫下板蓝根幼苗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积累;胁迫期间,干旱对照MDA含量随胁迫天数的增加持续增加,SNP处理组的幼苗与之变化趋势相似,但增加程度较为缓慢。这可能是外源NO缓和了膜相变化,从而缓解了膜脂过氧化,其中0.5mmol/LSNP处理对细胞膜保护作用最为显著(P0.05)。
4.外源NO可显著诱导干旱胁迫下脯氨酸、可溶性糖的积累(P0.05)。SNP处理组要显著高于正常生长对照苗,其中0.5mmol/LSNP处理的苗差异最为明显。表明外源NO可通过调节渗透物质代谢缓干旱胁迫对板蓝根幼苗造成的伤害。说明外源NO可以提高干旱胁迫下板蓝根叶片的渗透保护能力。
5.建立用HPLC测定不同浓度SNP处理板蓝根提取物中靛蓝的质量,将板蓝根醇提液挥去乙醇,经氯仿萃取,然后用HPLC测定。采用ODS(4.6×10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mol/l醋酸铵~醋酸(体积比为70:30:1);检测波长280nm。结果表明,靛蓝在0.00125mg·ml-1-0.005mg·ml-1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21。综合靛蓝标准品和样品的HPLC图,可以看出不同浓度SNP处理下的板蓝根提取物在3-4min钟内跑出峰面积,且在1mmol/LSNP处理下获得板蓝根药效成分靛蓝的含量最高(P0.05),含量为0.047832mg/g, RSD=0.31%。
|
|
|
|
1 |
张静;刁治民;王健;杨予青;张艳;;N0参与热激诱导玉米幼苗耐旱性调节机制的研究[J];青海草业;2006年01期 |
2 |
曲小菲;吕淑敏;王林华;梁书荣;刘魏魏;赵会杰;;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NO的调节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
3 |
韩瑞宏,毛凯,干友民,高桂娟;干旱对草坪草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03年01期 |
4 |
宋志荣;干旱胁迫对辣椒脂质过氧化作用及保护系统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03年02期 |
5 |
倪艳波;闫苗苗;魏光成;张家浩;;水分胁迫下花生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4期 |
6 |
祁军;宋桂龙;王琼;;应用于植被护坡的两种野生灌木抗旱适应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
7 |
金忠民;;干旱胁迫对三种冷季型草坪草保护酶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8年09期 |
8 |
赵文魁;童建华;谢深喜;梁艳萍;;干旱胁迫对枳橙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年09期 |
9 |
高祥斌;张秀省;蔡连捷;;干旱胁迫对白蜡苗生理指标的影响[J];林业科技;2009年05期 |
10 |
孔维萍;黄玲;孟凡宏;;抗坏血酸提高小麦抗旱性生理效应的研究初报[J];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11 |
姚凯;乙引;;干旱胁迫对不同生境地瓜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
12 |
抗艳红;龚学臣;赵海超;张丽萍;张文聘;田再民;乔海明;;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对马铃薯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15期 |
13 |
姜孝成,周广洽,陈良碧,黄亮群,李训贞;开花灌浆期干旱胁迫对水、旱稻细胞膜透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作物研究;1997年03期 |
14 |
潘根生,骆耀平,钱利生;茶树对水分的生理响应[J];茶叶;1999年04期 |
15 |
王晓琴,袁继超,熊庆娥;玉米抗旱性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玉米科学;2002年01期 |
16 |
常硕其,彭克勤,段继春;茶树干旱胁迫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03期 |
17 |
闫志佩;小麦抗旱性生理特性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年17期 |
18 |
姚庆群,谢贵水;干旱胁迫下光合作用的气孔与非气孔限制[J];热带农业科学;2005年04期 |
19 |
吴显芝;乙引;;干旱胁迫对金钗石斛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
20 |
申亚梅;童再康;张露;;干旱胁迫对红叶石楠等3个观赏品种生理特性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