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穴播机的设计
【摘要】: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通过大小垄全膜覆盖,起到了大面积保墒和自然集流的作用,使有限的降水通过膜面汇集进入播种沟被作物有效的吸收,从而形成了集地膜集雨、覆盖抑蒸、垄沟种植为一体的抗旱保墒新栽培技术。试验表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甘肃省不同的生态区域,种植玉米比相同条件下的半膜平覆增产都在35%以上,种植马铃薯比露地栽培增产30%以上。因此,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发展旱地农业和节水农业的一项非常有前途的新兴作物栽培技术。近几年来,该技术在我国北方地区、特别在甘肃干旱地区大规模推广,引发了一场新的作物栽培技术的革命。目前与该技术相配套的起垄铺膜机已研究成功,正式投入生产。但与该技术配套的播种机械还不能完全满足其农艺要求。本文针对全膜双垄沟播这一新型作物栽培技术对与其配套的穴播种机具在农艺上所提出的新要求,结合目前国内覆膜穴播机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农艺要求,确定了机具的结构参数,研究设计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穴播机。该机由种箱、弹片、接种杯、导种管、成穴器、前进扶手、行走轮、机架、发动机、传动装置、槽轮机构、鸭嘴部件驱动机构及成穴器开启机构等组成。整机将槽轮机构的间歇运动和曲柄滑块机构的直线往复运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自身的动力装置,在一个穴播作业周期内,使机具间歇前进,在机具的结构上具有创新性。挺杆推启式成穴器,在其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实现了垂直入土和出土,并在最低端强制开启,实现零速投种,投种可靠,种孔位置精确,解决了传统穴播机撕膜、穴孔与膜孔错位率高、空穴率高、出苗率低等问题。按照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农艺要求,设计、计算了机具的结构参数;鸭嘴部件嵌套在机具上,可相对机架上下移动,满足了不同地区对机具播深的要求。动力传递过程中,采用自己设计减速齿轮副和标准减速器的搭配方案,保证了动力的传递效率,既降低了能耗,也提高了穴播机的经济性和紧凑性。该设计利用CAXA实体设计软件对穴播机的所有零部件进行三维建模设计、装配及干涉检查,最后将三维模型.输出到ADAMS虚拟环境中进行了仿真分析,使该设计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的,能满足全膜双垄沟玉米播种的农艺要求。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S223.23
|
|
|
|
1 |
陈奇恩;中国塑料薄膜覆盖农业[J];中国工程科学;2002年04期 |
2 |
慕松,司马兰兰,辛少仙;玉米覆膜沟穴播综合栽培技术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效应的试验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0年04期 |
3 |
张雷;牛建彪;赵凡;;旱作玉米提高降水利用率的覆膜模式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年02期 |
4 |
陆林,李耀明;虚拟样机技术及其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农机化;2004年04期 |
5 |
金诚谦,吴崇友,涂安富,卢晏,王利强;系统仿真技术在播种机上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农机化;2005年05期 |
6 |
魏宏安,邵世禄;滚轮式小麦覆膜穴播机的分析与评价[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
7 |
张万文,王萍,王彦华,孙义荣;春玉米地膜覆盖增产因素研究[J];杂粮作物;2000年02期 |
8 |
赵凡;;玉米双垄面集雨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技术优势及应用前景[J];耕作与栽培;2005年06期 |
9 |
李云峰;现代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2年04期 |
10 |
于建群,马成林,杨海宽,马旭;组合内窝孔玉米精密排种器型孔的研究[J];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0年01期 |
|
|
|
|
|
1 |
朱亨银,王学銮,方文熙,张德晖;影响驱动圆盘犁平衡与入土若干因素的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2 |
徐晓东,毛罕平;驱动圆盘犁运动过程的动态仿真[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
3 |
马成林,李成华,于海业;打穴播种机研究的发展与现状[J];农业机械学报;1999年01期 |
4 |
王旭清,王法宏,李升东,于振文,李增嘉;垄作栽培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3年06期 |
5 |
王旭清,王法宏,于振文,李增嘉;垄作栽培对小麦个体发育和抗逆性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3年05期 |
6 |
廖庆喜,高焕文;玉米水平圆盘精密排种器排种性能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3年01期 |
7 |
李革,艾力·哈斯木,康秀生,俞高红,张国风;地膜播种机螺旋覆土滚筒的参数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03年06期 |
8 |
马旭,马成林,张守勤;地膜覆盖播种机成穴器的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1989年04期 |
9 |
李成华,马成林,于海业;铲式成穴器成穴机理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1999年01期 |
10 |
杜瑞成,杨善东,郭志东,蔡善儒,张洪伟;三种覆膜穴播成穴器方案设计与理论分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
|
|
|
|
1 |
陈奇恩,南殿杰;耕层土壤积温与棉花生育关系研究初报[J];土壤学报;1983年01期 |
2 |
杜中华,狄长春,王兴贵;Pro/E与ADAMS建立的虚拟样机结构尺寸优化[J];机电工程技术;2002年04期 |
3 |
徐泳,孙其诚,张凌,黄文彬;颗粒离散元法研究进展[J];力学进展;2003年02期 |
4 |
刘凯欣,高凌天;离散元法研究的评述[J];力学进展;2003年04期 |
5 |
孙裕晶,马成林,张书慧,张勇智;智能变量施肥技术初步试验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3年04期 |
6 |
张旭,毛恩荣;机械系统虚拟样机技术的研究与开发[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
7 |
左春晨,马成林,吴成武,王成和;工业电视在气力轮式排种器研究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1991年01期 |
8 |
徐泳,K.D.KafuiC.Thornton;用颗粒离散元法模拟料仓卸料过程[J];农业工程学报;1999年03期 |
9 |
马成林,吴才聪,张书慧,杨印生,李洪伟,韩云霞;基于数据包络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的变量施肥决策方法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4年02期 |
10 |
李勇,曾志新,叶茂,马学梅,李航,丘晓彦;虚拟样机技术在小型农用装载机设计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04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