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摘要】:蜱是寄生于动物体表的一类常见外寄生虫,同时又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是严重危害人畜健康,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化学药物防控方法随着蜱的耐药性产生和人们对环境安全的强调,越来越受到限制,蜱的免疫防治和利用天敌生物所开展的生物防治已成为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研究以小亚璃眼蜱和微小牛蜱两种硬蜱为研究对象,从不同来源的虫生真菌菌株中筛选对蜱具有高致病性的菌株,并系统的研究它们对蜱的致病性、生物学特性、与常用植物杀虫剂溴氰菊酯的相容性及液固双相培养条件的优化等。针对目前用于蜱防治药物的药效持久期短的技术难点,旨在探索适合蜱生物防治的新途径,通过将植物杀虫剂与对蜱高致病性的虫生真菌联合应用,初步研制蜱的生物防治制剂,为蜱的综合防治提供新思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用选择性培养方法从不同生境来源的84份土壤样品和24份罹病僵虫中分离出虫生真菌29株,经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了鉴定,其中:球孢白僵菌17株,金龟子绿僵菌11株,淡紫拟青霉1株。
2.采用体外药物浸渍法,经过生物测定,从分离的13株虫生真菌中筛选出对小亚璃眼蜱饱血雌蜱致病性较高的球孢白僵菌3株,并用微小牛蜱饱血雌蜱进行复筛,发现球孢白僵菌B.bAT17对两种蜱均有较高致死作用。
3.在菌药相容性试验中,观察了常用植物杀虫剂溴氰菊酯对球孢白僵菌B.bAT17菌株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溴氰菊酯与球孢白僵菌B.bAT17菌株具有较好兼容性,随着试验用药浓度的提高该菌株的菌丝生长和孢子的抑制作用加强。菌药协同试验证实,菌药混用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真菌制剂或溴氰菊酯,对蜱的致死率可达到100%。
4.采用单因素筛选方案对球孢白僵菌B.bAT17菌株最适基础培养基、培养温度、pH值、碳源、氮源、微量元素及液固双相发酵配方进行研究,发现该菌株在PDA、PPDA、PDAY、SDAY、SMAY五种培养基上均能较好生长,在PDA上生长最快,在PDAY上产孢量最大。温度对菌丝的生长和产孢影响显著,25°C菌丝生长最快,且产孢量最大。球孢白僵菌B.bAT17菌株在pH 4?10范围内均可生长,在偏碱性环境内生长最快,在pH 5?6的偏酸性环境内产孢量最大。综合评价真菌各项指标后,葡萄糖和酵母粉为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固体物料麦麸+玉米粉+米粉与基础培养液3/4 SDAY按2:1均匀混合后,添加0.05% K~+可作为菌株固体发酵的最佳物料配方组合,为球孢白僵菌真菌制剂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实践和理论基础。
|
|
|
|
1 |
赵锦年,陈爱芬;被害树干植入具球孢白僵菌的麦麸颗粒饲料防治松墨天牛[J];河北林业科技;1994年04期 |
2 |
翟锦彬,黄秀梨;球孢白僵菌对棉铃虫细胞防御反应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
3 |
张丽坤,李国勋,文景芝,姜英;球孢白僵菌对东北大黑鳃金龟(Coleoptera: Melolonthidae)的侵染效果[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4 |
刘霆;段玉玺;陈立杰;马希斌;;球孢白僵菌代谢产物对植物幼苗的影响研究[J];种子;2006年09期 |
5 |
Sibani Sankar GHATAK;Md. Wasim REZA;;球孢白僵菌对油桐尺蛾的生物效力(英文)[J];昆虫学报;2007年09期 |
6 |
袁盛勇;孔琼;王丽波;李正跃;陈斌;肖春;;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J];江苏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
7 |
余素红;曾明森;吴光远;;球孢白僵菌的研究应用与展望[J];茶叶科学技术;2009年03期 |
8 |
袁盛勇;张宏瑞;孔琼;李正跃;骆弟乾;王学丽;董丽玲;;球孢白僵菌MZ060812菌株对西花蓟马的致病性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
9 |
刘洪剑;石建伟;束庆龙;孟志芬;董广平;方建民;;球孢白僵菌对松墨天牛成虫生活习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
10 |
叶贤寿;黄文安;黄秋良;肖名龙;;球孢白僵菌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7期 |
11 |
周嘉熹,唐明,万群;球孢白僵菌对黄斑星天牛幼虫侵染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
12 |
范弘达,李运帷,金得森,伊可儿,陈仙景;白僵菌优良菌株的自然筛选[J];福建林业科技;1991年02期 |
13 |
阎峻,李兰珍;寄生伊藤厚丝叶蜂的球孢白僵菌[J];森林病虫通讯;1996年01期 |
14 |
徐耀昌;白僵菌不同菌株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15 |
陈斌,冯明光,李正跃;球孢白僵菌对蔬菜叶象甲幼虫的感染反应[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
16 |
何恒果,李正跃,陈斌,计坤;侵染马铃薯块茎蛾幼虫的球孢白僵菌对桃蚜的毒力测定[J];农药;2004年01期 |
17 |
黄大庆,姚剑;球孢白僵菌菌株产孢量及其与毒力关系的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18 |
张丽靖,冯明光;基于球孢白僵菌的真菌杀虫剂生产工艺与剂型述评[J];浙江农业学报;2004年06期 |
19 |
应盛华,冯明光;不同培养基质上球孢白僵菌孢子与菌丝多糖含量的变化[J];菌物学报;2005年02期 |
20 |
刘明炎;;冬前用球孢白僵菌防治茶小绿叶蝉[J];茶叶;200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