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北侧叠叠沟小流域几种典型植被生态水文过程研究
【摘要】:为了揭示六盘山北侧不同类型植被与水文作用的关系和森林水文生态功能,正确评价六盘山森林的水文功能作用,为促进六盘山及该类地区森林植被合理恢复、天然林保护工程提供理论依据,为当地森林经营提供技术支撑。选择半干旱区的六盘山北侧的叠叠沟小流域,主要研究不同植被的生态水文过程,具体内容包括植被冠层截留特征、不同植被林下蒸散及华北落叶松蒸腾特征分析、不同植被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动态变化及土壤层蓄水能力。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植被截留降雨特征
研究区2011年生长季(6—10月份),沙棘灌丛的降水截留量最大,其次为华北落叶松林地,再次为虎榛子;林下透雨率以华北落叶松林地最高,沙棘灌丛,虎榛子灌丛最低;树干茎流率表现为华北落叶松林地>沙棘灌丛,但二者远低于虎榛子灌丛。在一次降雨55mm的情况下,草地截留水为0.85mm,占降雨的1.63%。;降雨初始,乔木和灌木截留率最大,随着降雨量的增加,截留率越来越小,直至其达到冠层最大持水量,渐渐趋向于饱和。降雨初始,乔木和灌木没有产生树干茎流,随着降雨量的增加树干茎流呈线性增长。降雨初始,乔木和灌木没有产生穿透雨,随着降雨量的增加,穿透雨逐渐增加,且穿透雨量逐渐向林外降雨量靠拢。
2.不同植被林下蒸散及华北落叶松蒸腾特征
生长季(5—10月份)内最大蒸发量为华北落叶松林外>林内,6-10月份林下蒸散量为半阴草地>虎榛子>华北落叶松>沙棘。
华北落叶松树干液流速率在降雨时,树干液流速率会降低到同期晴天夜间水平甚至更低,并出现多峰性。阴天条件下,华北落叶松液流呈单峰型;晴天出出现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为的“单峰型”。雨后晴天树干液流速率的峰值和日均值均高于雨前晴天,随着时间的推移,树干液流通量密度的峰值开始逐渐减小,并趋于降雨前的峰值。夜间液流在生长季不同时期表现为前半夜液流速率均大于后半夜液流速率,生长季三个不同时期(季初、季中、季末)雨天条件下平均夜间液流速率在不同时期变化均比较平缓,2011年生长季内不同月份样地日均蒸腾量为5月>8月>6月>7月>9月>10月。
3.土壤层的水分动态变化及蓄水能力
土壤水分全年变化分为3个时期:(1)水分积累期为前一年的10月~4月,(2)水分消耗期为当年5月~8月,(3)水分恢复期为当年8月~10月;1m土层的最大持水量为:华北落叶松林地>虎榛子灌丛>草地>沙棘灌丛。
|
|
|
|
1 |
冯永建;马长明;王彦辉;杜阿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蒸腾特征及其与土壤水势的关系[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年01期 |
2 |
刘建立;王彦辉;管伟;程丽莉;于澎涛;熊伟;徐丽宏;;宁南山区华北落叶松林枯落物水文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9年06期 |
3 |
莫菲;于澎涛;王彦辉;王晶;熊伟;徐丽宏;;六盘山华北落叶松林和红桦林枯落物持水特征及其截持降雨过程[J];生态学报;2009年06期 |
4 |
杜阿朋;何常清;管伟;王彦辉;于澎涛;徐丽红;刘建立;;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土壤稳渗速率及其影响因子[J];林业科学;2009年10期 |
5 |
刘建立;王彦辉;于澎涛;程丽莉;熊伟;徐丽宏;张淑兰;杜阿朋;;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冠层降水再分配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09年04期 |
6 |
徐丽宏;时忠杰;王彦辉;熊伟;于澎涛;;六盘山主要植被类型冠层截留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10期 |
7 |
刘向东;吴钦孝;;对六盘山主要森林类型涵蓄降水能力的探讨[J];水土保持研究;1991年02期 |
8 |
朱强;王俊;郑紫燕;王兵;李梦菊;任辉丽;;宁夏六盘山地区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
9 |
刘孝荣;韩彩玲;周志强;;应对经济挑战 又好又快发展 更要六盘山精神[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年02期 |
10 |
汪愚;;六盘山林区主要植物初步介绍(宁夏回族自治区部分)[J];宁夏农林科技;1963年07期 |
11 |
阿韬;;柔桑翠枝[J];宁夏画报;2002年01期 |
12 |
王双贵,王军,张晓娥,高睿,夏固成,兰菊梅,李红宇;宁夏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历史遗迹保护与景区生态环境治理初探[J];宁夏农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
13 |
韩彩萍;余治家;樊亚鹏;胡永强;袁彩霞;;六盘山野生濒危植物——桃儿七播种育苗技术研究[J];农业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
14 |
宁夏;;六盘山下新现“花卉谷”[J];中国花卉园艺;2010年16期 |
15 |
谷守勤;;六盘山林区中华鼢鼠的一些生物学资料[J];宁夏农林科技;1981年06期 |
16 |
王天永;浅谈六盘山、子午岭林区水土流失潜在危险及防治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1993年07期 |
17 |
王宽仓,查仙芳,文华安,郭林,庄文颖,卯晓岚,孙述霄;宁夏真菌研究(二)[J];宁夏农林科技;2001年03期 |
18 |
赵艳云;胡相明;程积民;万惠娥;;六盘山林下地被物分布特征[J];水土保持通报;2008年04期 |
19 |
蔣霖;;六盘山箭竹簡介[J];宁夏农林科技;1964年06期 |
20 |
陈加良;侯惠敏;杨治清;;六盘山天然次生林改造技术的调查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1980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