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生态风险评价
【摘要】:土地整治是提高土地质量和促进土地集约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有效措施。但是大规模的土地整治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目前普遍提倡生态型土地整治,而生态风险评价是做好生态型土地整治的基础。因此本文以武山县土地整治规划作为研究对象,对整治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武山县土地整治规划的风险源是四类整治项目,通过计算不同风险源相对风险值,发现风险最高的农用地整治,其次是宜农未开发,然后是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风险最小的是土地复垦。(2)通过分析此次整治规划的实施过程,依据土地整治活动影响的对象,选取六种地类作为此次研究的生境。通过计算不同生境相对风险值,发现耕地的风险最高,其次是居名点、未利用地、林地、采矿用地,草地风险值最小。(3)结合土地整治规划潜在生态风险的分析和生境类型的选择,筛选了整治规划中的整治活动可能对生态受体所处的生态系统功能造成的损害,最终选取四类生态受体,通过计算不同生态受体的相对风险值,发现土壤质量风险值最高,其次是景观格局,然后是水环境,风险最小的是生物多样性。(4)计算武山县15个风险小区的相对生态风险值。根据ArcGis自然断点法重新划分,分为五个等级。0.11~0.44为低风险区域,面积为21792.54hm~2,占全县总面积的7.66%。1.56~2.35为较低风险区域,面积82545.51 hm~2,占全县总面积的41.35%。4.30~5.68为中风险区域,面积44306.99 hm~2,占全县总面积的22.2%。14.44~19.82为较高风险区域,面积35691.82 hm~2,占全县总面积的17.88%。29.77为高风险区域,面积15281.95 hm~2,占全县总面积的7.66%。高风险区以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土地生态环境为主。较高风险区积极实施坡改梯工程,加强沟坡综合治理,推进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建设。中风险区主要以完善排灌沟渠网络,建设旱涝保收农田,以配套建设田间道路的农地整理为重点。较低风险区内主要是扩大耕地面积、建立高产稳产田,加大绿化力度,并结合治理河堤。低风险区不适宜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该区域应力争粮食自给,促进农林牧副业综合发展,对于不适宜耕种的山地可以考虑退耕还林。并对规划的实施和项目安排提出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