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角血蜱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免疫原基因的筛选
【摘要】:
长角血蜱是我国流行最广泛的蜱种之一,主要叮咬牛、羊以及多种脊椎动物,是病毒、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细菌、原虫、支原体、以及衣原体等多种重要病原的传播媒介,主要影响家畜的生产性能,为畜牧业的发展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本研究旨在实验室条件调查我国北方长角血蜱甘肃株的生物学特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卵的cDNA文库,利用免疫学方法筛选克隆免疫原基因。获得以下结果:
1、长角血蜱为三宿主型,完成一个世代需101~148d;成年饥饿雌蜱吸血期具有两个显著特征:缓慢和快速吸血;不同饲喂条件下长角血蜱饱血体重、产卵量差异极显著(P0.01),饱血体重越大,产卵量越大;经兔体叮咬的成年雌蜱其饱血体重小于羊体。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幼蜱、若蜱的蜕皮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当饱血雌蜱处于发育阶段时,产卵前期、产卵期及卵的孵化期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6℃~30℃条件下长角血蜱产卵量没有变化,利于蜱存活;4℃以下和45℃以上饱血蜱及其后代不能存活,而饥饿蜱可以存活;16℃以下蜱的发育周期延长。随着湿度增加产卵量增加,70%相对湿度以下发育周期均延长。结果表明,雄蜱可以帮助雌蜱吸血,蜱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对长角血蜱的发育繁殖有影响。
2、孤雌生殖的长角血蜱也为三宿主型;在兔体完成一个世代共需106~154d,饥饿期的幼蜱、若蜱与两性生殖的饥饿幼蜱、若蜱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而饱血体重与两性生殖的长角血蜱种群饱血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雌蜱饱血体重可达吸血前的108.46±19.72倍,与两性生殖的种群饱血体重差异亦极显著(P0.01)。雌蜱产卵量与饱食体重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8970(P0.01);生殖效率指数REI=6.76,生殖适合度指数RFI=6.29;蜱发育时间在不同季节无明显变化。
3、利用单、双向琼脂糖凝胶扩散试验检测各长角血蜱饥饿雄蜱蛋白阳性血清的滴度,结果表明,用成年长角血蜱雄蜱蛋白在家兔淋巴内外注射制备的两种抗血清,其抗体效价分别达1:128、1:64,可判定为阳性血清;检测直接用雄蜱叮咬兔子制备的血清抗体效价为1:8。雄性成蜱抗原与卵、幼蜱、若蜱抗原免疫动物制备的血清之间存在交叉免疫。淋巴内免疫制备的血清更适合于长角血蜱cDNA表达文库的免疫学筛选。
4、所构建的长角血蜱卵的cDNA文库的库容量约为4.0×106pfu,重组率为99%,扩增后文库的滴度为9.07×1010pfu/ml。对文库用已知的促卵泡激素引物进行扩增,得到长角血蜱促卵泡激素全长cDNA序列。与GenBank中的长角血蜱促卵泡激素(DQ248886)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8%和99%。说明所构建的长角血蜱卵cDNA表达文库库容量大、重组率高,为筛选功能基因奠定了基础。
5、免疫筛选获得12个阳性克隆。经Genbank blast序列比对确证后,认为3个为长角血蜱免疫原基因,还有4个基因分别是热休克蛋白、rRNA串联重复序列、组胺激酶和假定蛋白,其余克隆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序列无明显的同源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
|
|
|
1 |
沈华;丁玉华;徐安宏;任义军;侯立冰;袁国祥;;半散放麋鹿长角血蜱病的诊治[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7年04期 |
2 |
赵忠芳,孔繁瑶,杨汉春,纪炳纯;动物对长角血蜱幼虫感染的免疫应答[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00年01期 |
3 |
颜忠诚,李春林;长角血蜱产卵的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
4 |
杨志
,卢少达
,王连平;对鸡觅食长角血蜱习性的观察[J];中国兽医科技;2002年08期 |
5 |
田占成,王秀青,刘光远,白启;长角血蜱的免疫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科技;2005年02期 |
6 |
王路;刘光远;谢俊仁;龚真莉;田占成;柴慧萍;贾宁;;长角血蜱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原核表达[J];中国兽医学报;2009年08期 |
7 |
丁熙成;殷佩云;;湖南省城步县南山牧场长角血蜱的发育史观察[J];中国兽医科技;1996年04期 |
8 |
沈华;丁玉华;徐安宏;;麋鹿长角血蜱病的诊治[J];草与畜杂志;1996年03期 |
9 |
王宗仪,杨芷云,李铁栓,高阳历,李三星;河北长角血蜱主要生物学特性观察[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
10 |
谢俊仁;刘光远;田占成;李知新;贾宁;;家兔抗长角血蜱免疫模型的建立及对长角血蜱成蜱生长发育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08年01期 |
11 |
杨彩明;杨光友;张晓谦;贾小勇;余增莹;;长角血蜱保护性抗原基因P_(27/30)的克隆和原核表达[J];畜牧兽医学报;2008年10期 |
12 |
高庆凡;;猫长角血蜱寄生的诊治报告[J];养殖技术顾问;2009年02期 |
13 |
邹亚学;陈娟;王秋悦;刘朋朋;王爱丽;陈丽凤;;实验室条件下长角血蜱的生物学特性[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
14 |
李春红;周勇志;赵素华;刘毅;张厚双;曹杰;周金林;;长角血蜱肠道细菌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1年08期 |
15 |
田占成;刘光远;殷宏;罗建勋;谢俊仁;;长角血蜱卵泡抑素相关蛋白的定性[J];生物工程学报;2009年11期 |
16 |
罗金;刘光远;田占成;谢俊仁;沈辉;田美媛;;长角血蜱4D8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J];中国兽医科学;2012年06期 |
17 |
王宗仪,李铁栓,高阳历,李三星,杨芷云;河北省长角血蜱的区系调查及季节动态观察[J];中国兽医科技;1997年10期 |
18 |
李知新;刘光远;田占成;谢俊仁;王路;龚真莉;柴慧萍;孙晓林;;实验室条件下长角血蜱甘肃株孤雌生殖种群的生物学特性[J];中国兽医科学;2007年04期 |
19 |
李知新;刘光远;田占成;谢俊仁;;不同饲喂方式和温度对长角血蜱甘肃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动物医学进展;2010年05期 |
20 |
石文庆;蜕皮激素在长角血蜱生殖过程及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