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生苜蓿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摘要】:
本文以搜集到的22份一年生苜蓿为材料,对其生育期和外部形状的观测和统计分析,并对其形态类型加以聚类分析。结果表明:①通过对兰州和皋兰地区一年生苜蓿发芽率的观测发现,在兰州试验点,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DZA51、FE61、FE62、J1.11、J1.12、TM361中,除TM361发芽率在27%以外,其他蒺藜苜蓿都在89%以上。尤其是FE61、J1.11和J1.12,发芽率为100%。而在皋兰试验的WM5003、WM51.6、SA37.11、SA36.11、ML 51、银子、MS51、MS53、MS55、MS58、圣地亚哥和哈罗德一年生苜蓿中。出苗数最多的为WM5003和WM51.6,出苗株数分别是223株221株,比较底的是银子和MS58。②通过对一年生苜蓿形态的观测和生育期的比较发现,一年生苜蓿的茎为直立或匍匐,茎高7cm~30.7cm,三出羽状复叶,种子为黄色、肾形。生育周期在95~140天,从生育天数来看,蒺藜苜蓿、蜗牛苜蓿属早熟型,生育期为95天。晚熟型的是刺球苜蓿、海滨苜蓿、天蓝苜蓿,生育期分别为110、140和110天。③一年生苜蓿种内变异很大,其中主茎长度和自然高度的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43.0%。和42.9%。其次是叶长和叶宽,它们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3.3%和30.0%。而第二主茎长度变异系数是27.6%。伸展长度变异系数22.1%。说明一年生苜蓿种质在主茎长度和自然高度之间相差很大。也就是说,可以利用系统选育的方法从一年生苜蓿中,筛选出植株高和低矮的一年生苜蓿。④一年生苜蓿的主茎长度越长,第二主茎长度越长,自然高度越高,伸展长度越长,叶长和叶宽越长。这就说明,在一年生苜蓿外部性状观测时,主茎长度可以代表一年生苜蓿的第二主茎长度,自然高度,伸展长度、叶长和叶宽长度。这将明显缩减了待测指标,也相应的减少了一年生苜蓿种质资源评价的工作量。⑤用因子分析法,对22个一年生苜蓿品种的6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可简化为受2个主因子控制的性状群,主因子1为长度发育因子,由主茎长度、自然高度、叶长和第二主茎长组成;主因子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为88%以上,基本保持了6个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从主因子出发进行一年生苜蓿育种,可以加大目标性状的针对性,提高选择效率。⑥在刚察,皋兰播种的5种一年生苜蓿进行t测验。在伸展长度和自然高度性状上,除天蓝苜蓿在伸展长度上差异性是显著的,其他的一年生苜蓿在这两个地区的伸展长度和自然高度性状上差异性不显著。⑦通过形态类型的聚类分析,可将一年生苜蓿分为三个类型。第一类的主茎较长,植株较高,为直立型,共8份,占总资源的36.4%。第二类的伸展长度较长,平均伸展长度27.5cm,为匍匐型,共8份,占总资源的36.4%。第三类为植株较矮,植株平均高度5.5cm,平均伸展长度19cm,为低矮型。共6份,占总资源的27.3%。